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4页 |
·概述 | 第13-17页 |
·PHAs结构与特性概述 | 第13-14页 |
·剩余污泥概述 | 第14-16页 |
·剩余污泥合成PHAs概述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31页 |
·纯菌合成PHAs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剩余污泥合成PHAs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PHAs提取研究现状 | 第26-31页 |
·剩余污泥合成PHAs中试研究现状 | 第31页 |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1-34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31-32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H16纯菌的PHAs积累特性与提取方法研究 | 第34-58页 |
·菌株来源及其PHAs合成能力 | 第34-3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PHAs合成能力检测 | 第37页 |
·H16在有机酸配水中的PHAs合成特性 | 第37-4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底物利用与PHAs合成特性 | 第40-43页 |
·H16在水解酸化液中的PHAs合成特性 | 第43-5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菌体生长、有机质利用与PHAs合成 | 第46-47页 |
·H16对HAc水解酸化液中VFAs的利用与PHAs的积累 | 第47-50页 |
·H16对HVa水解酸化液中TOC的利用与PHAs的积累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页 |
·PHAs提取 | 第51-5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五种方法提取效果 | 第53-55页 |
·五种方法综合比较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3章 PHAs高产菌的富集驯化 | 第58-74页 |
·丰盛-饥饿模式驯化活性污泥 | 第58-6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活性污泥驯化过程解析 | 第61-64页 |
·S菌群富集培养基中菌体生长与碳源利用情况 | 第64-65页 |
·S菌群PHAs合成能力验证 | 第65-67页 |
·营养限制法(限氮、限磷)驯化活性污泥 | 第67-7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驯化结果与分析 | 第69-70页 |
·剩余污泥碱热解液驯化活性污泥 | 第70-7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碱热解液菌群PHAs合成能力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PHAs中试发酵的初步研究 | 第74-87页 |
·用富集培养基扩大培养S-150菌种 | 第74-76页 |
·实验方法与参数控制 | 第74-75页 |
·菌体生长与PHAs积累 | 第75-76页 |
·以水解酸化液为基质间歇发酵PHAs的中试研究 | 第76-80页 |
·实验方法与参数控制 | 第76页 |
·间歇发酵水解酸化液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规律 | 第76-78页 |
·间歇发酵PHAs合成与菌体生长规律 | 第78-79页 |
·第五批发酵异常原因 | 第79-80页 |
·以水解酸化液为基质连续发酵PHAs的中试研究 | 第80-86页 |
·实验方法和控制参数 | 第80-82页 |
·连续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 第82-83页 |
·连续发酵过程中PHAs合成与菌体生长 | 第83-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建议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