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安排 | 第15-16页 |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财政收入与财源建设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财源与财源建设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财源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基于公共财政支出 | 第18-19页 |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 | 第19页 |
·基于财税制度改革 | 第19-20页 |
·基于收入结构调整 | 第20-21页 |
·财源建设与财政收入的互动关系 | 第21-23页 |
·财源建设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基础 | 第21页 |
·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关系 | 第21页 |
·财源建设与财政收入来源结构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南宁市财源状况分析 | 第23-38页 |
·南宁市主要指标情况 | 第23-24页 |
·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 第23页 |
·财政收入总体情况 | 第23-24页 |
·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性分析 | 第24-27页 |
·GDP和财政收入总体情况 | 第25-26页 |
·回归模型分析 | 第26-27页 |
·财政收入的产业贡献率 | 第27-29页 |
·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 | 第29-30页 |
·财政收入的税收与非税收入结构 | 第30-33页 |
·税收收入 | 第30-31页 |
·非税收入 | 第31-32页 |
·收入质量 | 第32-33页 |
·财源的行业分布状况 | 第33-35页 |
·与周边城市对比情况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南宁市实施财源建设的战略分析 | 第38-55页 |
·战略制定框架简述 | 第38页 |
·南宁市财源建设的外部机遇 | 第38-41页 |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 第38-39页 |
·政策因素 | 第39-40页 |
·区位因素 | 第40-41页 |
·南宁市财源建设的面临的挑战 | 第41-43页 |
·外部不确定因素 | 第41页 |
·区域竞争日趋激 | 第41-43页 |
·南宁市财源建设的内部优势条件 | 第43-49页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 第43页 |
·产业结构优化 | 第43-48页 |
·投资稳步扩大 | 第48-49页 |
·南宁市财源建设的内部制约因素 | 第49-51页 |
·工业短腿 | 第49页 |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 第49-50页 |
·第三产业以传统粗放型为主 | 第50页 |
·税收收入的行业结构单一 | 第50-51页 |
·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 | 第51页 |
·SWOT矩阵战略分析 | 第51-53页 |
·南宁市财源建设中远期目标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南宁市财源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 第55-63页 |
·实施SO战略:抢抓机遇发展现代优势产业,提升主导财源 | 第55-57页 |
·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平台发展现代服务业 | 第55-56页 |
·以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基础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 第56-57页 |
·以五象新区开发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化进程 | 第57页 |
·实施WO战略:主动改变“工业短腿”局面,培育支柱财源 | 第57-59页 |
·全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尽快实施 | 第58页 |
·积极引导工业提质做强 | 第58-59页 |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 第59页 |
·实施ST战略:提升城市软硬件水平,拓宽财源空间 | 第59-60页 |
·深化改革开放 | 第59页 |
·建设现代交通枢纽中心 | 第59-60页 |
·实施WT战略:创新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财源支撑 | 第60-63页 |
·完善财政投融资机制 | 第60-61页 |
·改革财政收支管理模式 | 第61-63页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