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水稻抗病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水稻抗病基因的克隆 | 第10-12页 |
·无毒基因及相关致病因子的克隆 | 第12-13页 |
·R基因介导的抗病反应与SA介导的SAR相互之间存在协调的机制 | 第13-15页 |
·抗稻瘟病基因聚合育种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类型 | 第15-16页 |
·抗稻瘟病多基因聚合育种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Mpic诱导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特异启动子的克隆 | 第19-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材料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Microarray芯片分析及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26-27页 |
·表达差异基因的RT-PCR验证 | 第27-29页 |
·原生质体瞬间表达技术验证表达差异基因 | 第29-30页 |
·启动子的克隆及瞬间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超表达SAMT1、NahG和MPIC基因的遗传共转化 | 第33-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材料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pCZDOX-SAMT1以及pCZDOX-NahG过表达载体验证及遗传转化 | 第37-39页 |
·超表达SAMT1、NahG与MPIC基因的双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39-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广谱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44-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材料 | 第44页 |
·力法 | 第44-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特异性连锁抗稻瘟病基因SSR标记的获得 | 第47-48页 |
·稻瘟病接种实验及效果检测 | 第48-49页 |
·含抗病基因植株的背景回复度检测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后续研究 | 第52-54页 |
·全文结论 | 第52页 |
·后续研究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Ⅰ 主要化学试剂及缓冲液配方 | 第60-61页 |
附录Ⅱ 常用培养基配方 | 第61-64页 |
附录Ⅲ 文中所用载体初始图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