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材料设计 | 第12-13页 |
| ·扩散动力学 | 第13-22页 |
| ·扩散科学及其发展 | 第13-15页 |
| ·扩散原理 | 第15-19页 |
| ·扩散系数分类 | 第19-20页 |
| ·扩散系数的实验测定 | 第20-22页 |
| ·扩散动力学的计算 | 第22-27页 |
| ·CALPHAD简介 | 第22-23页 |
| ·动力学模型 | 第23-26页 |
| ·扩散动力学计算软件DICTRA | 第26-27页 |
| ·本工作的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Al-Cu-Mg子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 第29-46页 |
| ·Al-Cu-Mg体系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 ·Al-Cu-Mg体系原子移动性参数计算模型 | 第30-32页 |
| ·固溶体中的原子移动性参数模型 | 第30-31页 |
| ·半经验公式及第一性原理计算模型 | 第31-32页 |
| ·文献数据评估 | 第32-35页 |
| ·Al-Mg体系文献评估 | 第34-35页 |
| ·Cu-Mg体系文献评估 | 第35页 |
| ·Al-Cu-Mg体系文献评估 | 第35页 |
| ·优化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 ·Mg在fcc相Cu中的杂质扩散系数 | 第35-36页 |
| ·原子移动性的建立 | 第36-42页 |
| ·扩散行为模拟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Cu-Mn-Ni子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 第46-68页 |
| ·Cu-Mn-Ni体系研究背景 | 第46页 |
| ·Cu-Mn-Ni体系原子移动性参数计算模型 | 第46-49页 |
| ·固溶体中的原子移动性参数模型 | 第46-47页 |
| ·柯肯达尔面迁移模型 | 第47-49页 |
| ·文献评估 | 第49-52页 |
| ·Cu-Mn体系文献评估 | 第50页 |
| ·Ni-Mn体系文献评估 | 第50页 |
| ·Cu-Ni体系文献评估 | 第50-51页 |
| ·Cu-Mn-Ni体系文献评估 | 第51-52页 |
| ·优化结果与讨论 | 第52-67页 |
| ·原子移动性的建立 | 第52-62页 |
| ·扩散行为模拟 | 第62-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四章 Cu-Mn-Zn子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 第68-77页 |
| ·Cu-Mn-Zn体系研究背景 | 第68页 |
| ·Cu-Mn-Zn体系原子移动性参数计算模型 | 第68-69页 |
| ·文献评估 | 第69-70页 |
| ·Mn-Zn体系文献评估 | 第70页 |
| ·Cu-Mn-Zn体系文献评估 | 第70页 |
| ·优化结果与讨论 | 第70-76页 |
| ·原子移动性的建立 | 第70-72页 |
| ·Mn-Zn体系 | 第71-72页 |
| ·Cu-Mn-Zn体系 | 第72页 |
| ·扩散行为模拟 | 第72-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Cu-Mn-Ni-Zn子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 第77-96页 |
| ·Cu-Mn-Ni-Zn体系研究背景 | 第77页 |
| ·Cu-Mn-Ni-Zn体系原子移动性参数计算模型 | 第77-80页 |
| ·固溶体中的原子移动性参数模型 | 第77-78页 |
| ·互扩散系数的扩散通量及零通量面 | 第78-80页 |
| ·文献评估 | 第80页 |
| ·优化结果与讨论 | 第80-94页 |
| ·原子移动性的建立 | 第80-81页 |
| ·扩散行为模拟 | 第81-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96-98页 |
| ·结论 | 第96页 |
| ·展望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