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Li2ZrO3和Li4SiO4二氧化碳吸收材料制备及表征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温室效应第10-11页
   ·CO_2分离捕集方法第11-15页
     ·低温工艺法第11页
     ·膜分离法第11页
     ·吸收法第11-12页
     ·吸附法第12页
     ·吸附增进反应历程第12-15页
   ·高温CO_2吸收剂的分类第15-17页
   ·锂基吸收剂的研究现状第17-28页
     ·锂基吸收剂的制备方法第17页
     ·Li_2ZrO_3吸收剂第17-23页
     ·Li_4SiO_4吸收剂第23-28页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8-30页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页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0-34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0-31页
     ·实验试剂第30页
     ·实验仪器第30-31页
   ·吸收剂的制备第31-32页
     ·纳米K-Li_2ZrO_3的制备第31页
       ·柠檬酸法制备第31页
       ·淀粉溶胶-凝胶法制备第31页
     ·纳米Li_4SiO_4的制备第31-32页
   ·吸收剂的表征第32-33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2页
     ·N_2吸附第3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2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2页
     ·热重分析(TG-DTA)第32-33页
   ·CO_2吸收-解吸性能第33页
   ·CO_2循环性能第33-34页
第三章 纳米K-Li_2ZrO_3的制备及其CO_2吸收性能第34-52页
   ·引言第34-35页
   ·实验部分第35页
     ·K-Li_2ZrO_3吸收剂的制备第35页
     ·K-Li_2ZrO_3吸收剂的表征第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50页
     ·柠檬酸法制备K_yLi_xZrO_((4+x+y)/2)样品第35-43页
       ·前驱体热重第35-36页
       ·样品的组成、晶体尺寸及物理性质第36-37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7页
       ·CO_2吸收性能第37-38页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第38-39页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第39-40页
       ·K_(0.2)Li_(1.6)ZrO_(2.9)在不同温度下的CO_2吸收性能第40-41页
       ·K_(0.2)Li_(1.6)ZrO_(2.9)在不同CO_2分压下的吸收性能第41-42页
       ·K_(0.2)Li_(1.6)ZrO_(2.9)循环稳定性第42页
       ·K_(0.2)Li_(1.6)ZrO_(2.9)吸收CO_2后的SEM及TEM图第42-43页
     ·淀粉溶胶-凝胶法制备K_(0.2)Li_(1.6)ZrO_(2.9)样品第43-50页
       ·淀粉用量的考察第44页
       ·前驱体热重分析(TG-DTA)第44-45页
       ·CO_2吸收性能第45-46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6页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第46-47页
       ·不同CO_2分压下的吸收性能第47-48页
       ·循环稳定性第48-49页
       ·对比实验第49-50页
       ·ZS-F4放大合成第50页
   ·结论第50-52页
第四章 纳米Li_4SiO_4的制备及其CO_2吸收性能第52-62页
   ·引言第52页
   ·实验部分第52-53页
     ·Li4SiO_4吸收剂的制备第52-53页
     ·Li4SiO_4吸收剂的表征第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样品前驱体的热重分析(TG-DTA)第53-55页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第55-56页
     ·不同计量比的CO_2吸收性能第56-57页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第57-58页
     ·不同温度下的CO_2吸收性能第58页
     ·不同CO_2分压下的吸收性能第58-60页
     ·SS-F2的循环稳定性能第60页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课题展望第62-66页
   ·全文总结第62-63页
   ·课题展望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作者简介和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资助项目第75-76页
致谢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维炭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溶剂热合成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半导体纳米复合结构材料的微波法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