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绪论第7-1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碳酸盐岩理论研究现状第8-10页
     ·普光气田储层研究现状第10-11页
   ·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第11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地层及沉积相研究第11页
     ·储层特征研究第11-12页
     ·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第12页
     ·储层评价及分布第12页
   ·基本工作量统计第12-13页
   ·取得的结果及认识第13-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31页
   ·地理位置第14页
   ·构造位置第14-15页
   ·勘探概况第15-17页
     ·勘探开发简况第15-16页
     ·资料录取情况第16-17页
   ·地层概况第17-20页
     ·顶、底界第17-19页
     ·地层特征第19-20页
   ·沉积相概况第20-31页
     ·区域沉积背景第20-21页
     ·沉积相平面展布第21-31页
第3章 储层特征第31-43页
   ·主要储集岩特征第31-33页
     ·(残余)鲕粒白云岩第32页
     ·砂砾屑白云岩第32-33页
     ·粉晶白云岩第33页
     ·细晶白云岩第33页
     ·中—粗晶白云岩第33页
   ·储渗空间类型及其特征第33-38页
     ·孔隙第34-36页
     ·溶洞第36-37页
     ·裂缝第37-38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38-42页
     ·孔渗特征第38-39页
     ·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第39-40页
     ·孔隙结构第40-42页
   ·储层类型第42-43页
第4章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第43-68页
   ·沉积相是储层形成与演化的基础第43-44页
   ·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与演化的关键第44-64页
     ·破坏性成岩作用第45-46页
     ·建设性成岩作用第46-64页
   ·构造作用是储层形成的条件第64-66页
     ·同沉积构造对储层的影响第64-65页
     ·现今构造对储层的影响第65-66页
   ·滩相储层的形成与演化第66-68页
第5章 储层评价及分布第68-82页
   ·储层分类评价第68-72页
     ·Ⅰ类储集岩特征第69页
     ·Ⅱ类储集岩特征第69页
     ·Ⅲ类储集岩特征第69页
     ·Ⅳ类储集岩特征第69-72页
   ·储层分布规律第72-82页
     ·飞一二段储层分布规律第72-74页
     ·飞三段储层分布规律第74-82页
第6章 结论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图版及图版说明第90-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下一篇:蠡县斜坡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