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诒安堡聚落形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相关研究理论 | 第12-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理论 | 第13-21页 |
·研究方法及理论框架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诒安堡的环境及历史文化 | 第25-35页 |
·地理区位基本概况 | 第25-28页 |
·漳浦概况 | 第25-26页 |
·文化背景 | 第26-28页 |
·诒安堡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 | 第28-34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8-30页 |
·历史文化背景 | 第30-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诒安堡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 第35-57页 |
·自然环境——风水观念的影响 | 第35-38页 |
·聚落选址的风水学因素 | 第35-36页 |
·风水对诒安堡选址影响 | 第36-38页 |
·选址布局——传统布局的形成 | 第38-40页 |
·诒安堡聚落的历史渊源 | 第38页 |
·诒安堡聚落的建造历史 | 第38-40页 |
·空间结构——整体布局的形成 | 第40-45页 |
·诒安堡聚落内的建筑布局 | 第40-42页 |
·诒安堡聚落内的空间构成 | 第42-45页 |
·组成元素——建筑单体的分布 | 第45-56页 |
·建筑分布 | 第45-48页 |
·民居型制 | 第48-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防御性聚落研究 | 第57-71页 |
·聚落与安全性 | 第57-59页 |
·聚落的特征 | 第57-58页 |
·聚落的安全性 | 第58-59页 |
·防御性聚落概念及分类 | 第59-64页 |
·军堡与民堡 | 第60-62页 |
·外围式防御与局部式防御 | 第62-64页 |
·诒安堡的聚落防御性 | 第64-70页 |
·诒安堡的防御性成因 | 第64-65页 |
·诒安堡的防御性体系 | 第65-66页 |
·物质防御与精神防御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诒安堡宗族及祠堂特征分析 | 第71-87页 |
·宗族制度及诒安堡宗族形态 | 第71-75页 |
·宗族的含义 | 第71页 |
·宗法与宗族制度 | 第71-75页 |
·祠堂制度及功能 | 第75-77页 |
·祠堂制度 | 第75-76页 |
·祠堂型制 | 第76-77页 |
·诒安堡传统聚落宗族制度及祠堂形态 | 第77-85页 |
·诒安堡的宗祠 | 第77-81页 |
·诒安堡宗族形态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语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一、著作书目 | 第89-91页 |
二、期刊杂志 | 第91-92页 |
三、学位论文 | 第92-93页 |
四、地方志 | 第93-95页 |
附录一 | 第95-105页 |
附录二 | 第105-129页 |
附录三 | 第129-151页 |
附录四 | 第151-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个人简历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