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诱发因素不同的两种典型滑坡实例介绍 | 第19-26页 |
·引言 | 第19页 |
·由灌溉诱发的陕西华县滑坡介绍 | 第19-23页 |
·由地震诱发的宁夏西吉滑坡介绍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稳态强度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6-34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稳态变形 | 第27页 |
·稳态线与准稳态线 | 第27-28页 |
·稳态强度 | 第28-29页 |
·状态参数 | 第29-31页 |
·自发性液化现象 | 第31-33页 |
·稳态理论中有待深入的问题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饱和黄土稳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34-55页 |
·引言 | 第34页 |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34-38页 |
·试验内容 | 第34-35页 |
·试验仪器 | 第35页 |
·土样的获取 | 第35页 |
·试样的制作 | 第35-38页 |
·试验过程 | 第38-41页 |
·试验准备 | 第38页 |
·安装试样 | 第38页 |
·试样饱和 | 第38-39页 |
·试样固结 | 第39页 |
·施加轴向荷载 | 第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41页 |
·饱和黄土试样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46页 |
·饱和黄土的剪切特性 | 第41-42页 |
·原状土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孔隙水压力增长曲线、应力路径曲线 | 第42-44页 |
·重塑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孔隙水压力增长曲线 | 第44-46页 |
·饱和黄土的稳态特性 | 第46-54页 |
·饱和黄土的稳态变形与稳态的选取 | 第47页 |
·饱和黄土的稳态线 | 第47-49页 |
·描述饱和黄土稳态时的参数 | 第49-52页 |
·饱和黄土的稳态强度 | 第52页 |
·黄土与砂土稳态理论的对比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应用稳态理论对黄土滑坡流滑机理的研究 | 第55-61页 |
·引言 | 第55页 |
·黄土滑坡流滑破坏产生的条件 | 第55-56页 |
·黄土边坡是否会发生流滑破坏判断的步骤 | 第56-57页 |
·华县滑坡与西吉滑坡流滑的判断 | 第57-58页 |
·华县滑坡流滑破坏的判断 | 第57-58页 |
·西吉滑坡流滑破坏的判断 | 第58页 |
·黄土滑坡流滑机理的探讨 | 第58-60页 |
·由灌溉诱发的华县滑坡机理研究 | 第58页 |
·有地震诱发的西吉滑坡机理研究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华县滑坡的FLAC~(3D)数值模拟 | 第61-74页 |
·引言 | 第61页 |
·FLAC~(3D) 原理 | 第61-62页 |
·FLAC~(3D) 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 第62-68页 |
·FLAC~(3D) 流体-力学方程描述 | 第63页 |
·数值方程 | 第63-64页 |
·流固耦合的计算模式 | 第64-65页 |
·渗流分析中涉及到的属性和单位 | 第65-67页 |
·渗流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源与汇 | 第67-68页 |
·华县滑坡的FLAC~(3D) 数值模型 | 第68-6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8页 |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68-69页 |
·灌溉水的模拟实现 | 第69页 |
·模型自重位移场与位移加速度场归零 | 第69-73页 |
·流固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82-85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