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伊春市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相关综述 | 第10-13页 |
·资源型城市综述 | 第10-11页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研究框架和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论文研究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内涵 | 第16-18页 |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 第17-18页 |
·论文中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22页 |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18-19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19-21页 |
·模糊熵理论 | 第21页 |
·数据包络分析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机理分析 | 第23-32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动因 | 第23-25页 |
·从资源产业本身看 | 第23-24页 |
·从资源型城市自身看 | 第24-25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内部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外部影响因素 | 第26页 |
·产业转型障碍分析 | 第26-27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演进 | 第27-31页 |
·转型与产业转型 | 第27-28页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有序演化模型 | 第28-30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演进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基于模糊熵与DEA方法的主导产业优选 | 第32-49页 |
·资源型城市产业优势度模糊熵优选模型 | 第33-43页 |
·优选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定量测度 | 第33-39页 |
·优选模型的构建及其求解 | 第39-43页 |
·资源型城市产业相对有效性的DEA模型 | 第43-45页 |
·DEA模型的选择及其分析 | 第43页 |
·产业相对有效性的DEA模型的构建 | 第43-44页 |
·产业相对有效性的DEA模型的求解及其分析 | 第44-45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二维优选模型 | 第45-48页 |
·产业二维优选模型原理 | 第45-46页 |
·产业二维优选模型的构建及其求解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 | 第49-56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49-50页 |
·影响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要素分析 | 第50-52页 |
·林业资源产业的开发阶段 | 第50页 |
·林业资源产业的开发规模 | 第50-51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区位因素 | 第51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技术水平 | 第51页 |
·林业资源产业退出壁垒 | 第51-52页 |
·林业资源产业转型模式比较分析 | 第52-55页 |
·产业链扩展与延伸模式 | 第52-53页 |
·新型产业替代模式 | 第53-54页 |
·多元复合模式 | 第54页 |
·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典型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市案例分析 | 第56-74页 |
·伊春市社会经济基础 | 第56-58页 |
·伊春市产业发展与结构现状 | 第58-61页 |
·伊春市产业转型中模糊熵主导产业优选及评价 | 第61-68页 |
·伊春市产业模糊熵优选及评价 | 第61-66页 |
·伊春市产业演替优化的思路 | 第66-68页 |
·伊春市产业转型战略重点实施对策 | 第68-72页 |
·伊春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 第68-70页 |
·推进伊春市产业转型的相关政策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