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外文摘要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传媒时代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 第10-21页 |
第一节 从知识分子到公共知识分子 | 第10-15页 |
一、不同历史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共通之意 | 第10-11页 |
二、各方争议中"公共知识分子"的多重面孔 | 第11-15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传媒实践考证 | 第15-21页 |
一、公共知识分子与传媒的史前史 | 第15-17页 |
二、新世纪初年:公共知识分子的告别与开始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公共知识分子在《新京报》上的言说 | 第21-44页 |
第一节 《新京报》言论版 | 第21-25页 |
一、完备的评论要素——与国际大报相近的形式规范 | 第21-22页 |
二、理性的评论风格——与知识分子契合的精神内涵 | 第22-24页 |
三、评论的精英路线——寻找站在凳子上演讲的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新京报》公共知识分子评论的内容分析 | 第25-44页 |
一、新闻评论的文体结构分析 | 第25-33页 |
二、新闻评论的选题分析 | 第33-39页 |
三、作者分析 | 第39-44页 |
第三章 结论及启示 | 第44-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一:《新京报》公共知识分子评论内容分析编码表 | 第57-59页 |
附录二:本文涉及的《新京报》言论版上43名公共知识分子名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