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欣悦颗粒1-5号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英文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38页
 一、西医对抑郁症的认识第14-25页
  1. 流行病学第14-15页
  2. 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第15-16页
   遗传因素第15页
   生物化学因素第15页
   性别第15页
   社会和家庭关系第15-16页
   儿童期经历第16页
   性格因素第16页
  3 发病机理第16-18页
   ·神经递质学说第16-17页
   ·神经内分泌学说第17页
   ·免疫应激学说第17-18页
   ·神经影像学说第18页
  4 治疗第18-22页
   ·药物治疗第18-21页
   ·心理治疗第21页
   ·电痉挛治疗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5页
 二、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研究第25-38页
  1 中医学对精神情志疾病的认识第25-29页
   ·中医学对人体精神情志的生理活动的认识第25-26页
   ·中医学关于情志疾病及郁证的病因病机的论述第26-28页
   ·现代医家对郁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8-29页
  2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第29-31页
   ·专方治疗抑郁症第29页
   ·辨证分型施治第29-30页
   ·针灸治疗研究第30-31页
  3 抗抑郁中药现代研究第31-34页
   ·复方中药制剂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第31页
   ·单味中药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第31-34页
  参考文献第34-38页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第38-68页
 前言第38-40页
 1 临床资料第40-44页
   ·一般资料第40页
   ·诊断筛选标准第40-42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40-41页
     ·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第41-42页
   ·纳入标准第42页
   ·排除标准第42-43页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第43-44页
 2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第44-48页
  研究流程第44页
   ·样本含量第44-45页
   ·分组方法第45页
   ·对照方法第45页
   ·具体治疗药物及给药方案第45页
   ·量表疗效与评价第45-46页
     ·HAMD抑郁量表疗效评价标准第45页
     ·中医症状积分评价标准第45-46页
   ·药物安全性评估第46页
   ·临床研究观察指标第46-47页
     ·背景资料观察第46页
     ·疗效性观测第46页
     ·安全性观测第46-47页
   ·临床试验记录第47页
   ·合并治疗的规定第47页
   ·不良反应的记录及报告方法第47页
   ·统计学处理第47-48页
 3 结果第48-65页
   ·病例完成情况第48页
   ·一般资料分析第48-54页
     ·性别分布第48-49页
     ·年龄分布第49-50页
     ·中医证型分布第50-51页
     ·基线期两组患者在HAMD抑郁量表、SDS自评量表、中医症状积分的评分比较第51-54页
   ·治疗后两组相关疗效指标的变化及其评定第54-65页
     ·两组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第54-55页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第55-57页
     ·两组各个证型间HAMD抑郁量表评分、SDS自评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值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第57-65页
       ·两组各个证型间HAMD抑郁量表评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第57-59页
       ·两组各个证型间中医症状积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第59-62页
       ·两组各个证型间SDS自评量表评分在四个观察期的变化第62-65页
 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第65-68页
讨论第68-74页
 1 抑郁症患病特点分析第68-70页
   ·女性抑郁症患病多于男性第68页
   ·青壮年人群抑郁症发病率较高第68页
   ·抑郁症辨证分型分析第68-70页
 2 临床疗效分析第70-72页
   ·HAMD抑郁量表临床疗效分析第70页
   ·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分析第70-71页
   ·观察期末试验组五组中医证型与对照组五组中医证型HAMD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SDS量表评分疗效评定第71-72页
 3 不良反应分析第72-73页
 4 药物安全性评价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结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8页
附录第78-88页
 附录1 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第78-82页
 附录2 中医症状评分情况第82-86页
 附录3 抑郁自评量表(SDS)第86-87页
 附录4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第87-88页
致谢第88-90页
个人简历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研究
下一篇:降糖化瘀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