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0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二次锂离子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 第15-18页 |
·二次锂离子电池的构成 | 第15-16页 |
·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二次锂离子电池的特征 | 第17-18页 |
·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8-37页 |
·嵌锂氧化物系列 | 第19-24页 |
·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系列 | 第24-37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37-40页 |
第二章 高温碳热还原法合成LI_3V_2(PO_4)_3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40-58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 | 第41-42页 |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41页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41页 |
·Li_3V_2(PO_4)_3的合成 | 第41-42页 |
·物相分析 | 第42页 |
·碳含量分析 | 第42页 |
·SEM形貌分析 | 第42页 |
·电池的组装及测试 | 第42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2页 |
·合成条件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42-45页 |
·烧结温度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烧结时间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43-44页 |
·球磨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44页 |
·碳含量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碳源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45页 |
·合成条件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45-49页 |
·烧结温度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45-47页 |
·烧结时间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47页 |
·球磨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47-48页 |
·碳含量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碳源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49页 |
·合成条件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6页 |
·烧结温度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烧结时间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球磨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碳含量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不同碳源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循环伏安研究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LI_3V_2(PO_4)_3的嵌锂过程动力学研究 | 第58-65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 | 第58-59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58页 |
·电极的制备与实验电池的装配 | 第58-59页 |
·Li_3V_2(PO_4)_3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的测定 | 第59页 |
·锂离子在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中的扩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5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9-64页 |
·Li_3V_2(PO_4)_3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 | 第59-62页 |
·线性极化法测定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原理 | 第59-60页 |
·Li_3V_2(PO_4)_3电极嵌锂量对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锂离子在Li_3V_2(PO_4)_3中的扩散系数 | 第62-64页 |
·PITT法测定化学扩散系数(D_(Li)~+)的基本原理 | 第62-63页 |
·不同嵌锂量对锂离子在Li_3V_2(PO_4)_3材料中的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掺杂对LI_3V_2(PO_4)_3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83页 |
·引言 | 第65页 |
·实验 | 第65-66页 |
·不同掺杂Li_3V_2(PO_4)_3样品的合成 | 第65-66页 |
·性能测试 | 第66页 |
·体相掺杂对LI_3V_2(PO_4)_3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66-70页 |
·不同元素掺杂Li_3V_2(PO_4)_3的XRD分析 | 第66-67页 |
·Li_(3+x)V_2(PO_4)_3样品的XRD分析 | 第66页 |
·Li_3V_(2+x)(PO_4)_3样品的XRD分析 | 第66-67页 |
·Li_(3+x)V_2(PO_4)_3F_x样品的XRD分析 | 第67页 |
·不同元素掺杂Li_3V_2(PO_4)_3的形貌分析 | 第67-70页 |
·Li_(3+x)V_2(PO_4)_3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67-68页 |
·Li_3V_(2+x)(PO_4)_3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68-69页 |
·Li_(3+x)V_2(PO_4)_3F_x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69-70页 |
·体相掺杂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70-75页 |
·Li_(3+x)V_2(PO_4)_3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70-72页 |
·Li_3V_(2+x)(PO_4)_3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72-74页 |
·Li_(3+x)V_2(PO_4)_3F_x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74-75页 |
·循环伏安研究 | 第75-77页 |
·LI_3V_2(PO_4)_3材料的嵌锂过程动力学研究 | 第77-81页 |
·不同元素掺杂对Li_3V_2(PO_4)_3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77-79页 |
·Li掺杂对Li_(3.04)V_2(PO_4)_3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V掺杂对Li_3V_(2+x)(PO_4)_3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78页 |
·Li和F复合掺杂对Li_(3+x)V_2(PO_4)_3F_x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不同元素掺杂对锂离子在Li_3V_2(PO_4)_3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79-81页 |
·Li掺杂对锂离子在Li_(3.04)V_2(PO_4)_3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79-80页 |
·V掺杂对锂离子在Li_3V_(2.04)(PO_4)_3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80-81页 |
·Li和F复合掺杂对锂离子在Li_(3.02)V_2(PO_4)_3F_(0.02)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低温碳热还原法合成LI_3V_2(PO_4)_3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83-92页 |
·引言 | 第83页 |
·实验 | 第83页 |
·Li_3V_2(PO_4)_3的合成 | 第83页 |
·性能测试 | 第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89页 |
·烧结温度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83-84页 |
·烧结时间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84页 |
·烧结温度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84-85页 |
·烧结时间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85-86页 |
·烧结温度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86-87页 |
·烧结时间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87-89页 |
·循环伏安研究 | 第89页 |
·LI_3V_2(PO_4)_3材料的嵌锂过程动力学研究 | 第89-91页 |
·不同方法合成对Li_3V_2(PO_4)_3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89-90页 |
·不同方法合成对锂离子在Li_3V_2(PO_4)_3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溶胶-凝胶法合成LI_3V_2(PO_4)_3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92-103页 |
·引言 | 第92-93页 |
·实验 | 第93页 |
·溶胶-凝胶法合成Li_3V_2(PO_4)_3材料 | 第93页 |
·性能分析 | 第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0页 |
·烧结温度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93-94页 |
·烧结时间对Li_3V_2(PO_4)_3晶形结构的影响 | 第94页 |
·烧结温度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94-95页 |
·烧结时间对Li_3V_2(PO_4)_3形貌的影响 | 第95-96页 |
·烧结温度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6-97页 |
·烧结时间对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7-99页 |
·Li_3V_2(PO_4)_3的循环性能 | 第99-100页 |
·循环伏安研究 | 第100页 |
·LI_3V_2(PO_4)_3材料的嵌锂过程动力学研究 | 第100-102页 |
·不同方法合成对Li_3V_2(PO_4)_3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不同方法合成对锂离子在Li_3V_2(PO_4)_3材料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溶胶-凝胶法合成掺杂LI_3V_2(PO_4)_3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103-117页 |
·引言 | 第103页 |
·实验 | 第103-104页 |
·Li_(3+x)V_2(PO_4)_3和Li_3V_(2+x)(PO_4)_3样品的制备 | 第103页 |
·性能测试 | 第103-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1页 |
·Li_(3+x)V_2(PO_4)_3样品的XRD分析 | 第104页 |
·Li_3V_(2+x)(PO_4)_3样品的XRD分析 | 第104-105页 |
·Li_(3+x)V_2(PO_4)_3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105页 |
·Li_3V_(2+x)(PO_4)_3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105-106页 |
·Li_(3+x)V_2(PO_4)_3的电化学性能 | 第106-108页 |
·Li_3V_(2+x)(PO_4)_3的电化学性能 | 第108-109页 |
·Li_(3.04)V_2(PO_4)_3样品的循环性能 | 第109-110页 |
·Li_3V_(2.02)(PO_4)_3样品的循环性能 | 第110-111页 |
·LI_3V_2(PO_4)_3样品电极的循环伏安研究 | 第111-112页 |
·LI_3V_2(PO_4)_3材料的嵌锂过程动力学研究 | 第112-115页 |
·掺杂对Li_3V_2(PO_4)_3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Li掺杂对Li_(3+x)V_2(PO_4)_3样品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V掺杂对Li_3V_(2+x)(PO_4)_3样品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113页 |
·掺杂对锂离子在Li_3V_2(PO_4)_3材料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Li掺杂对锂离子在Li_(3+x)V_2(PO_4)_3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V掺杂对锂离子在Li_3V_(2+x)(PO_4)_3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