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基于光码标记的光分组交换性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5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光分组交换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光分组交换的发展趋势第12-13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3-15页
2 光分组交换的原理第15-27页
   ·光分组交换的发展和演进第15页
   ·光分组交换网络分层参考模型第15-16页
   ·光分组交换节点第16-20页
     ·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第16-18页
     ·两种主要的OPS节点交换结构第18-20页
   ·光分组交换的关键技术第20-27页
     ·光标记的产生方式第20-22页
     ·光分组的同步第22-23页
     ·光分组的竞争解决第23-25页
     ·光分组的再生第25-27页
3 光分组交换网仿真平台的开发第27-37页
   ·建立光分组交换仿真平台的意义第27-28页
   ·光分组交换平台主要单元的数学模型第28-33页
     ·光分组产生单元第28-29页
     ·光分组同步单元第29-30页
     ·核心交换节点单元第30-31页
     ·交换控制单元第31页
     ·光接收和BER检测单元第31-33页
   ·光分组交换网仿真平台第33-37页
     ·单元仿真模块第33-35页
     ·仿真系统第35-37页
4 基于光码标记的光分组交换方案及性能仿真第37-43页
   ·光码标记光分组交换的原理第37-38页
   ·用于光码标记的Gold码第38-39页
     ·Gold码的产生第38页
     ·Gold码的相关特性第38-39页
   ·光码标记的产生和交换方案第39-41页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第41-43页
5 光分组交换动态QoS保证的策略研究第43-58页
   ·Diffserv和QoS保证第43页
   ·动态QoS保证方案第43-48页
     ·新的光分组格式第44页
     ·扩展的光分组交换核心节点结构第44-46页
     ·新的冲突解决策略第46-47页
     ·核心交换节点排队模型第47-48页
   ·动态QoS保证仿真模型第48-49页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第49-58页
     ·分组时延性能第49-52页
     ·丢包率性能第52-54页
     ·影响分组QoS性能的其它因素第54-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蚁群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下一篇:可官能化的聚磷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侧基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