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7-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研究 | 第13-32页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 | 第13-18页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及其功能性研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 第19-25页 |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 第25-32页 |
第三章 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32-49页 |
第一节 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 第32-34页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 | 第34-44页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 | 第44-46页 |
第四节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 第46-49页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利用 | 第49-59页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利用的价值评判 | 第49-51页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利用的主要方式 | 第51-54页 |
第三节 相关问题探讨 | 第54-59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利用实践 | 第59-69页 |
第一节 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戏曲文化利用实践 | 第59-62页 |
第二节 京城百工坊工艺美术文化利用实践 | 第62-65页 |
第三节 杭州吴山庙会文化空间的利用实践 | 第65-67页 |
第四节 杭州宋城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实践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69-71页 |
参考资料 | 第71-73页 |
附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利用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利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第75-78页 |
附录3 访谈记录:访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总经理 | 第78-81页 |
附录4 访谈记录:访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管委会副主任 | 第81-83页 |
附录5 访谈记录:访杭州宋城景区总经理 | 第83-85页 |
附录6 访谈记录:其他艺人、演员 | 第85-86页 |
附录7 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第86-104页 |
附录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