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导言 | 第6-10页 |
第一章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论的形成过程 | 第10-27页 |
第一节 家风承袭 | 第10-13页 |
第二节 师道传承 | 第13-17页 |
第三节 独行历程 | 第17-27页 |
第二章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基本理论 | 第27-51页 |
第一节 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 第27-37页 |
一.摈弃"天" | 第27-30页 |
二.否认鬼神 | 第30-33页 |
三.反偶像崇拜 | 第33-37页 |
第二节 彰显个人的道德主体性 | 第37-51页 |
一.成心和真心 | 第38-41页 |
二.幻我和真我 | 第41-46页 |
三.菩萨行和道德自由观 | 第46-51页 |
第三章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论的价值和缺失 | 第51-67页 |
第一节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论的价值 | 第51-59页 |
一.批判文化 | 第51-54页 |
二.救治情感 | 第54-57页 |
三.促进学理的建构 | 第57-59页 |
第二节 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论的缺失 | 第59-67页 |
一.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论的不足之处 | 第59-63页 |
二.章太炎主体性道德人格理论的消极影响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