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法院民事调解制度之完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3页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0页
   ·研究方向、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13页
     ·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相结合第11页
     ·文献整理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第11页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第11-13页
第2章 民事调解之概念界定及其发展历程第13-20页
   ·法院民事调解的内涵第13-14页
     ·法院民事调解的概念第13页
     ·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的区别第13页
     ·法院民事调解的特征第13-14页
   ·民事调解在我国的的发展历程(以河北省为例)第14-19页
     ·“调解为主”的阶段第14-16页
     ·“着重调解”阶段第16页
     ·“裁判为主”,调解率下降阶段第16-17页
     ·调解复兴、调判并重阶段第17-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民事调解职能、心理学方法与技巧第20-34页
   ·社会转型期法院民事调解的主要职能第20-24页
     ·纠纷解决职能第20-21页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职能第21-22页
     ·弥补法律制度缺失职能第22-23页
     ·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职能第23-24页
   ·法院民事调解的方法与技巧第24-34页
     ·调解人员、当事人和在场人在调解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4-25页
     ·民事调解的心理学方法第25-31页
     ·民事调解的心理学技巧第31-34页
第4章 我国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的不足第34-38页
   ·调解在立法层面的不足第34-37页
     ·调解原则的规定不尽合理第34页
     ·法院调解程序的设定不健全第34-36页
     ·法院调解中的“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第36-37页
   ·调解在实务操作中的不足第37-38页
     ·法院调解中的“久调不决”第37页
     ·法院调解中存在不规范调解第37页
     ·审判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第37-38页
第5章 民事调解制度的完善第38-49页
   ·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第38-42页
     ·调解是司法为民,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第38-39页
     ·诉讼调解制度具有程序性价值第39-40页
     ·中国“和为贵”的历史传统要求第40-41页
     ·法院调解具备社会治理功能第41-42页
   ·“陈式调解”工作法第42-44页
     ·陈燕萍调解功力——以“德”服人第42-43页
     ·陈燕萍调解秘诀——细致耐心第43-44页
     ·陈燕萍坚持调解工作方法的原因第44页
   ·河北省对调解工作进行完善的尝试(三位一体)第44-46页
     ·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第44页
     ·构建基层调解组织网络第44-45页
     ·完善对基层民调组织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第45页
     ·切实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第45-46页
     ·大力推行巡回调解制度第46页
     ·多调少判、能调不判第46页
     ·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第46页
   ·完善调解制度的立法建议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无机填料共混物的光交联和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
下一篇:面向蛋白质化学合成与修饰的新方法:新型多肽硫酯衍生物的研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