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1页 |
0.緒論 | 第11-12页 |
1.陳壽的生平、創作與政治背景 | 第12-16页 |
2.關於《益部耆舊傳》的一些基本問題 | 第16-18页 |
3.《益部舊傳传》的主要内容及思想特色 | 第18-29页 |
·采掇人物仍本儒家思想 | 第18-22页 |
·对圖緯、谶语和志怪文化的重视 | 第22-24页 |
·《益部耆舊傳》中的女子形象 | 第24-26页 |
·《益部耆舊傳》的語言特色 | 第26-29页 |
·語言生動,如臨其境 | 第26页 |
·民歌民謠,信手拈來 | 第26-27页 |
·以點帶面,足見其人 | 第27-29页 |
4.《益部耆舊傳》與《華陽國志》、《後漢書》的互證和互補 | 第29-34页 |
·《益部耆舊傳》與《華陽國志》、《後漢書》的互證 | 第29-32页 |
·《益部耆舊傅》與《華陽國志》、《後漢書》的互補 | 第32-34页 |
5.輯佚工作 | 第34-40页 |
·說郛輯本 | 第34-35页 |
·存古輯本 | 第35-36页 |
·筆者輯本 | 第36-37页 |
·輯錄中的幾個問題 | 第37-40页 |
·關於“陽翁偉”故事是否典出《益部耆舊傳》的問题 | 第37-38页 |
·關於《益部耆舊雜記》的作者問題 | 第38-40页 |
6.結語 | 第40-41页 |
7 《益部耆舊傳輯錄》 | 第41-88页 |
·凡例 | 第41页 |
·《益部耆舊傳輯錄》 | 第41-75页 |
哀牢夷 | 第41-42页 |
巴三貞 | 第42页 |
便敬妻 | 第42-43页 |
乗士會妻 | 第43页 |
董扶 | 第43-44页 |
樊智 | 第44页 |
馮顥 | 第44-45页 |
涪翁 | 第45页 |
何汝 | 第45页 |
賀 | 第45-46页 |
叚翳 | 第46页 |
姜詩 | 第46页 |
景放 | 第46页 |
景鸞 | 第46-47页 |
李固 | 第47-48页 |
李弘 | 第48页 |
李孟元 | 第48页 |
李尤 | 第48-49页 |
廖伯妻 | 第49页 |
柳琮 | 第49-50页 |
羅衡 | 第50页 |
落下閎 | 第50-51页 |
譙周 | 第51-52页 |
任安 | 第52页 |
任昉 | 第52-53页 |
史賢妻張昭儀 | 第53页 |
叔先雄 | 第53-54页 |
王商 | 第54-55页 |
王上妻 | 第55页 |
王忳 | 第55-57页 |
王純 | 第57-58页 |
信哉少林世為遇,飛被走馬與鬼語 | 第58页 |
邢顯 | 第58页 |
徐韋 | 第58-59页 |
閻憲 | 第59-60页 |
嚴羽 | 第60页 |
嚴遵 | 第60-61页 |
楊仁 | 第61页 |
楊鳳珪妻 | 第61-62页 |
楊球 | 第62页 |
楊申 | 第62页 |
楊宣 | 第62-63页 |
楊由 | 第63-64页 |
楊子拒妻 | 第64-65页 |
翟酺 | 第65页 |
張宽 | 第65-67页 |
張收 | 第67页 |
張则 | 第67-68页 |
張霸 | 第68-69页 |
張表 | 第69-70页 |
張浩 | 第70页 |
張彦 | 第70页 |
張嶷 | 第70-72页 |
趙典 | 第72页 |
趙閎 | 第72页 |
趙祈 | 第72页 |
趙珜 | 第72-73页 |
趙瑶 | 第73-74页 |
周繕紀妻 | 第74-75页 |
朱倉 | 第75页 |
·《益部耆舊雜記輯錄》 | 第75-80页 |
王嗣 | 第75-76页 |
常播 | 第76页 |
衞繼 | 第76-77页 |
李權 | 第77页 |
何祗 | 第77-78页 |
张任 | 第78-79页 |
李氏三龍 | 第79页 |
張松 | 第79页 |
諸葛亮 | 第79-80页 |
·《益部耆舊傳之存古本未輯錄部分輯錄》 | 第80-88页 |
霸栩 | 第80页 |
杜真 | 第80-81页 |
符昭壽 | 第81页 |
郭賀 | 第81页 |
景毅 | 第81-82页 |
劉寵 | 第82页 |
劉子政 | 第82页 |
任文公 | 第82-83页 |
任永君 | 第83页 |
馮季成 | 第83页 |
司马相如 | 第83-84页 |
王離 | 第84页 |
王棠妻 | 第84页 |
楊統 | 第84-85页 |
楊終 | 第85页 |
張騫 | 第85页 |
張翕 | 第85页 |
张真妻 | 第85-86页 |
趙瑛 | 第86页 |
朱遵 | 第86-88页 |
參攷文獻 | 第88-91页 |
科研成果 | 第91-93页 |
致謝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