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死亡率的社会影响因素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干预措施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前言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2 资料来源及方法 | 第12-24页 |
| ·资料来源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相关定义 | 第14-15页 |
| ·质量控制 | 第15页 |
| ·资料的统计分析 | 第15-24页 |
|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分类和计算方式 | 第15-18页 |
| ·统计分析 | 第18-24页 |
| 3 结果 | 第24-51页 |
| ·一般情况 | 第24-25页 |
| ·各个社会因素的基本情况 | 第25-32页 |
| ·各监测点的地理概况 | 第25页 |
| ·各监测点的社会经济状况 | 第25-28页 |
| ·各监测点的卫生保健状况 | 第28-30页 |
| ·各监测点的卫生资源状况 | 第30-31页 |
| ·各监测点的计划生育状况 | 第31页 |
| ·各监测点的社会保障状况 | 第31-32页 |
| ·全国各监测点MMR现况及变化趋势 | 第32-35页 |
| ·全国、城乡及不同分类地区MMR现况 | 第32页 |
| ·全国、城乡及不同分类地区MMR的变化趋势 | 第32-35页 |
| ·全国、城乡及不同分类地区孕产妇死因顺位分析 | 第35-40页 |
| ·影响MMR的社会因素分析 | 第40-51页 |
| ·缺失值的处理 | 第40页 |
| ·单因素相关分析 | 第40-44页 |
| ·通径分析 | 第44-51页 |
| 4 讨论 | 第51-64页 |
|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 | 第51-54页 |
|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现况 | 第51-53页 |
|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 第53-54页 |
| ·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 | 第54-56页 |
| ·影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社会因素 | 第56-62页 |
| ·经济与文化因素 | 第56-57页 |
| ·卫生因素 | 第57-60页 |
| ·卫生保健因素 | 第57-59页 |
| ·卫生资源状况 | 第59-60页 |
| ·人口与计划生育因素 | 第60-61页 |
| ·社会保障因素 | 第61页 |
| ·其他因素 | 第61-62页 |
| ·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与措施 | 第62-64页 |
| 5 结论 | 第64-65页 |
| 6 研究特色 | 第65页 |
| 7 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综述 | 第72-103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 附录 | 第103-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