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疲劳概念简介 | 第10-11页 |
·疲劳的概念与分类 | 第10-11页 |
·疲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第11页 |
·疲劳的表现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精神疲劳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精神疲劳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 第14-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精神疲劳实验的设计 | 第17-27页 |
·信号的采集 | 第17-22页 |
·采集装置的选择 | 第17-18页 |
·脑电的导联选择 | 第18-19页 |
·电极的放置 | 第19-22页 |
·精神疲劳实验 | 第22-26页 |
·实验对象与实验环境 | 第22页 |
·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实验准备和实验流程 | 第23-24页 |
·实验结果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脑电信号的预处理 | 第27-40页 |
·脑电信号的伪差分析 | 第27-30页 |
·来自被试者的伪差 | 第27-28页 |
·脑电图仪的伪差 | 第28页 |
·来自外界的伪差 | 第28页 |
·本研究的伪差分析 | 第28-30页 |
·希尔伯特-黄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 | 第30-35页 |
·瞬时频率和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HT) | 第30-31页 |
·经验模式分解和希尔伯特谱分析 | 第31-34页 |
·EMD的滤波特性 | 第34-35页 |
·EMD端点效应 | 第35页 |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眼电伪差去除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数据分析和精神疲劳的特征提取 | 第40-55页 |
·评价指标分析 | 第40-43页 |
·主观调查指标 | 第40-42页 |
·心算绩效指标 | 第42-43页 |
·生理信号分析 | 第43-52页 |
·时域分析 | 第44-47页 |
·频域分析 | 第47-49页 |
·非线性分析 | 第49-52页 |
·精神疲劳分级与特征提取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精神疲劳分类 | 第55-61页 |
·支持向量机方法 | 第55-58页 |
·支持向量分类机 | 第56-57页 |
·核函数 | 第57-58页 |
·多分类问题 | 第58页 |
·精神疲劳状态分类 | 第58-60页 |
·训练集来自同一被试者 | 第58-59页 |
·训练集来自不同被试者 | 第59页 |
·实验结果讨论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