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国际数学家大会 | 第7-9页 |
1.2 菲尔兹奖——国际数学界最高奖 | 第9-10页 |
1.3 《数学评论》——国际数学文献检索工具 | 第10-11页 |
1.4 菲尔兹奖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2 菲尔兹奖获得者小传 | 第12-33页 |
3 菲尔兹奖获得者统计分析 | 第33-38页 |
3.1 获奖学科 | 第33-35页 |
3.2 工作地点 | 第35-36页 |
3.3 平均年龄变化趋势 | 第36-38页 |
4 菲尔兹奖获得者论文计量分析(1940年1月—2001年9月) | 第38-62页 |
4.1 论文高产期 | 第44-47页 |
4.2 论文年产量 | 第47-48页 |
4.3 发表论文期刊 | 第48-54页 |
4.4 论文研究主题分布 | 第54-55页 |
4.5 获奖前后论文生产率 | 第55-56页 |
4.6 论文长度 | 第56-58页 |
4.7 学科、年代与论文生产率 | 第58-62页 |
5 菲尔兹奖的启示 | 第62-70页 |
5.1 从获奖者论文年产量分析看我国的基础研究评价体制 | 第62-65页 |
5.2 从菲尔兹奖看我国的青年科技奖励制度 | 第65-67页 |
5.3 从获奖者的师承关系看科学发展的优势积累 | 第67-68页 |
5.4 从获奖大国美国看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