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0 引言 | 第1-13页 |
0.1 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3 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0.4 本篇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 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再认识 | 第13-22页 |
1.1 城市基础设施的传统认识 | 第13-17页 |
1.1.1 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 | 第13-14页 |
1.1.2 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 | 第14-15页 |
1.1.3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 第15-17页 |
1.2 对城市基础设施性质的再认识 | 第17-19页 |
1.2.1 公共产品的性质和特点 | 第17页 |
1.2.2 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特点 | 第17-19页 |
1.3 对城市基础设施运作模式的再认识 | 第19-20页 |
1.4 对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系的再认识 | 第20-22页 |
2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及比较分析 | 第22-40页 |
2.1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 | 第22-30页 |
2.1.1 水资源及给排水系统 | 第22-24页 |
2.1.2 城市能源系统 | 第24-26页 |
2.1.3 城市交通系统 | 第26-28页 |
2.1.4 城市邮电系统 | 第28页 |
2.1.5 环境卫生 | 第28-30页 |
2.2 城市基础设施的比较分析 | 第30-34页 |
2.2.1 给排水系统 | 第30-32页 |
2.2.2 城市能源供应 | 第32-33页 |
2.2.3 城市交通系统 | 第33-34页 |
2.3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2.3.1 城市基础设施的认识沉积 | 第34-35页 |
2.3.2 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不足 | 第35-37页 |
2.3.3 政府对基础设施的管制政企不分 | 第37-40页 |
3 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0-48页 |
3.1 国外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经验 | 第40-45页 |
3.1.1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筹集模式 | 第40-42页 |
3.1.1.1 日本、韩国、法国的筹资模式 | 第40-42页 |
3.1.1.2 筹资模式的启示 | 第42页 |
3.1.2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式 | 第42-45页 |
3.1.2.1 英国、法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式 | 第42-45页 |
3.1.2.2 管理模式的可借鉴之处 | 第45页 |
3.2 国内城市基础设施的成功之处 | 第45-48页 |
3.2.1 广州城市基础设施的筹资途径 | 第45-46页 |
3.2.2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可取之处 | 第46-48页 |
4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分析 | 第48-54页 |
4.1 重庆市城市经济发展的展望 | 第48页 |
4.2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原则 | 第48-50页 |
4.3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体系 | 第50-54页 |
4.3.1 公共交通工程 | 第50页 |
4.3.2 供水工程 | 第50-51页 |
4.3.3 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 | 第51页 |
4.3.4 环卫工程 | 第51页 |
4.3.5 电信、邮政工程 | 第51-52页 |
4.3.6 电力工程 | 第52页 |
4.3.7 燃气工程 | 第52页 |
4.3.8 园林工程 | 第52-53页 |
4.3.9 对外交通工程 | 第53-54页 |
5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实施建议 | 第54-66页 |
5.1 实施职能创新,促使政企分离 | 第54-58页 |
5.1.1 政府经济作用的特点 | 第54-55页 |
5.1.2 发挥政府经济作用的必要性 | 第55-56页 |
5.1.3 实施职能创新,促使政企分离 | 第56-58页 |
5.2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改革 | 第58-60页 |
5.2.1 市场化的原则 | 第58-59页 |
5.2.2 市场化的措施 | 第59-60页 |
5.2.2.1 细分城市基础设施市场 | 第59页 |
5.2.2.2 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产品价格体系 | 第59-60页 |
5.2.2.3 推进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 | 第60页 |
5.3 改革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 第60-66页 |
5.3.1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体制的改革 | 第60-64页 |
5.3.1.1 改革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部门 | 第60-61页 |
5.3.1.2 培育民间资本投资主体 | 第61-64页 |
5.3.2 进一步完善融资体制 | 第64-66页 |
5.3.2.1 进一步培育资本市场 | 第64-65页 |
5.3.2.2 发展投资基金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