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44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电化学传感中常用电极修饰材料 | 第14-22页 |
1.2.1 碳纳米材料 | 第15-18页 |
1.2.2 导电聚合物材料 | 第18-20页 |
1.2.3 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 第20-22页 |
1.3 生物活性分子分析检测研究现状 | 第22-31页 |
1.3.1 生物活性小分子概述及检测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1.3.2 生物活性分子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31页 |
1.4 电化学传感技术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31-39页 |
1.4.1 电化学纳米传感界面的构建 | 第31-36页 |
1.4.2 生物分子检测中电催化作用机理研究 | 第36-39页 |
1.4.3 纳米电分析技术在生物活性小分子检测中的挑战 | 第39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9-44页 |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39-40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1.5.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41-44页 |
2 基于三维石墨烯/纳米金构建细胞色素c直接电化学传感器对过氧化氢的检测研究 | 第44-56页 |
2.1 引言 | 第44-4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45-46页 |
2.2.2 3DGA-AuNPs/Cytc/GCE电极的制备 | 第46页 |
2.2.3 修饰电极的表征以及电化学测量方法 | 第46-4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2.3.1 修饰电极的物理表征 | 第47-48页 |
2.3.2 Cytc在修饰电极中的电化学行为表征 | 第48-52页 |
2.3.3 3DGA-AuNPs/Cytc/GCE实验条件优化 | 第52-53页 |
2.3.4 3DGA-AuNPs/Cytc/GCE的计时电流响应 | 第53-55页 |
2.3.5 实际样本分析 | 第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3 三维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实时检测研究 | 第56-66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57-58页 |
3.2.2 Fe_3O_4/3DG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 第58页 |
3.2.3 Fe_3O_4/3DG@GCE传感器的制备 | 第58页 |
3.2.4 Fe_3O_4/3DG复合物的物理性质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8-59页 |
3.2.5 细胞培养及实时检测活细胞释放的H_2O_2方法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3.3.1 Fe_3O_4/3DG纳米复合物的形貌特征及晶体结构表征 | 第59-60页 |
3.3.2 Fe_3O_4/3DG纳米复合物对H_2O_2的催化还原性能 | 第60-63页 |
3.3.3 Fe_3O_4/3DG复合材料电极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研究 | 第63-64页 |
3.3.4 实时检测活细胞释放H_2O_2分子应用研究 | 第64-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聚多巴胺调控的四氧化三铁/氮掺杂碳纳米管纳米催化剂及其对过氧化氢催化还原行为的研究 | 第66-82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70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67-68页 |
4.2.2 N-CNT/Fe_3O_4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 第68-69页 |
4.2.3 N-CNT/Fe_3O_4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 | 第69页 |
4.2.4 N-CNT/Fe_3O_4复合物的物理性质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9页 |
4.2.5 细胞培养以及细胞释放H_2O_2的原位检测 | 第69-7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4.3.1 N-CNT/Fe_3O_4纳米复合物的形貌特征及组成成分表征 | 第70-74页 |
4.3.2 N-CNT/Fe_3O_4纳米复合物对H_2O_2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74-76页 |
4.3.3 聚多巴胺调控的不同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灵敏度的比较 | 第76-78页 |
4.3.4 N-CNT/Fe_3O_4复合材料电极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研究 | 第78-79页 |
4.3.5 N-CNT/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电极对活细胞的实时监测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构建细胞生长的石墨烯纸基自支撑传感电极及对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的双信号快速实时高灵敏检测 | 第82-100页 |
5.1 引言 | 第82-8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3-86页 |
5.2.1 试剂和仪器 | 第83-84页 |
5.2.2 自支撑柔性石墨烯纸基电极的制备 | 第84页 |
5.2.3 电沉积AuPt/PANI/rGP传感电极的制备 | 第84-85页 |
5.2.4 自支撑传感电极的物理性质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5页 |
5.2.5 自支撑传感电极表面改性与细胞生长 | 第85-8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8页 |
5.3.1 自支撑传感电极形貌及组成成分表征 | 第86-90页 |
5.3.2 自支撑传感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表征 | 第90-91页 |
5.3.3 AuPt/PANI/rGP传感电极对H_2O_2和NO的催化氧化还原性能 | 第91-92页 |
5.3.4 AuPt/PANI/rGP对 H_2O_2的计时电流响应 | 第92-94页 |
5.3.5 AuPt/PANI/rGP对 NO的计时电流响应 | 第94-95页 |
5.3.6 AuPt/PANI/rGP传感电极的选择性和重现性研究 | 第95-96页 |
5.3.7 活细胞生长的纸基传感电极的H_2O_2和NO的原位实时检测 | 第96-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6 二硫化钼纳米管修饰电极同时电催化氧化抗坏血酸,多巴胺,尿酸的检测研究以及其催化机理研究 | 第100-118页 |
6.1 引言 | 第100-10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1-104页 |
6.2.1 试剂和仪器 | 第101-102页 |
6.2.2 MoS_2 NTs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2页 |
6.2.3 MoS_2 NTs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02-103页 |
6.2.4 电氧化催化机理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103页 |
6.2.5 实际样本传感电极与HPLC分析方法 | 第103-10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7页 |
6.3.1 MoS_2 NTs的形貌特征及晶体结构表征 | 第104-106页 |
6.3.2 MoS_2 NTs修饰电极对AA、DA、UA的电催化行为研究 | 第106-107页 |
6.3.3 pH对 AA、DA、UA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探究 | 第107-108页 |
6.3.4 MoS_2 NTs电催化氧化密度泛函理论机理研究 | 第108-111页 |
6.3.5 MoS_2 NTs传感电极对AA、DA、UA单独和同时差分脉冲伏安检测 | 第111-113页 |
6.3.6 传感电极的干扰性和稳定性研究 | 第113-114页 |
6.3.7 构建的传感电极与HPLC方法对实际样本的分析 | 第114-11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7.1 总结 | 第118-120页 |
7.2 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46页 |
附录 | 第146-150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46-148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148-149页 |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