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三次采油油田污水的来源及水质特征 | 第10页 |
| ·三元复合驱污水处理利用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的稳定性 | 第11-12页 |
| ·稳定机理 | 第11页 |
|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 第11-12页 |
| ·乳状液的类型及稳定性 | 第12-13页 |
| ·乳状液的类型 | 第12页 |
|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 第12-13页 |
| ·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处理技术方法 | 第13-15页 |
| ·传统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 ·最新研究方法与技术 | 第14-15页 |
| ·化学法处理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 | 第15-21页 |
| ·破乳机理及破乳剂应用研究发展 | 第15-18页 |
| ·絮凝机理及絮凝剂应用研究发展 | 第18-21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破乳剂对三元复合驱污水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22-31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2页 |
| ·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的配制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破乳剂筛选方法 | 第23页 |
| ·含油量测定 | 第23-24页 |
| ·破乳剂的优选 | 第24-30页 |
| ·测定不同破乳剂的破乳性能 | 第25-27页 |
| ·SP169 处理油田污水规律的研究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驱油剂对三元复合驱污水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31-39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1页 |
| ·模拟油田污水的配制 | 第31-32页 |
| ·HPAM、表面活性剂、碱单独作用对污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 第32-34页 |
| ·聚合物和碱分别对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规律研究 | 第34-36页 |
| ·强碱与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污水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絮凝剂对三元复合驱污水作用规律研究 | 第39-48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无机絮凝剂对不同pH 值油田污水作用规律研究 | 第39-40页 |
| ·无机絮凝剂与有机助凝剂配伍性考察 | 第40页 |
| ·pH 值对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规律 | 第40-46页 |
| ·无机絮凝剂对原水的作用规律 | 第40-42页 |
| ·无机絮凝剂对不同pH 油田污水的作用规律 | 第42-46页 |
|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有机高分子助凝剂配伍性分析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聚季铵盐反相破乳剂的合成及破乳性能研究 | 第48-55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8页 |
| ·破乳剂的合成 | 第48-49页 |
| ·聚季铵盐的合成机理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 ·聚季铵盐破乳剂的合成方法 | 第49页 |
| ·聚季铵盐的破乳剂的表征 | 第49-50页 |
| ·破乳剂的表征 | 第50-52页 |
| ·IR 分析 | 第50-51页 |
| ·阳离子度分析 | 第51页 |
| ·破乳剂流变性分析 | 第51-52页 |
| ·破乳剂的性能试验 | 第52-53页 |
| ·三种合成聚季铵盐的破乳性能 | 第52页 |
| ·破乳剂与絮凝剂的配伍性 | 第52-53页 |
| ·PRJ2 与常规药剂破乳效果对比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详细摘要 | 第64-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