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智能馈电开关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1 绪论 | 第14-1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4页 |
| ·馈电开关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发展过程及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外发展过程及现状 | 第15页 |
| ·目前馈电开关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馈电开关的智能化 | 第16-18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量 | 第18-19页 |
| 2 馈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 第19-35页 |
| ·低压电网的漏电保护 | 第19-23页 |
| ·附加直流电源检测漏电故障 | 第20-22页 |
| ·零序功率方向保护 | 第22-23页 |
| ·低压电网的短路保护 | 第23-31页 |
| ·相间短路自适应保护算法 | 第24-27页 |
| ·接地短路的自适应保护算法 | 第27-31页 |
| ·过电压保护 | 第31-32页 |
| ·欠电压保护 | 第32-33页 |
| ·过载保护 | 第33-35页 |
| 3 馈电开关电量检测算法研究 | 第35-49页 |
| ·模拟量的采样算法 | 第35-43页 |
| ·采样值乘积算法 | 第35-37页 |
| ·半周积分算法 | 第37-38页 |
| ·全周波快速傅立叶算法 | 第38-43页 |
| ·功率因数的测量方法 | 第43-46页 |
| ·三相对称负载 | 第43-44页 |
| ·三相三线制系统的测量 | 第44-45页 |
| ·电流比值法测量功率因数 | 第45-46页 |
| ·电网频率的测量方法 | 第46-49页 |
| ·硬件测频法 | 第47页 |
| ·软件测频法 | 第47-49页 |
| 4 智能馈电开关 CAN通信网络 | 第49-59页 |
| ·馈电开关通信总线的选取 | 第49-51页 |
| ·CAN总线特点 | 第51-52页 |
| ·CAN报文传输 | 第52-55页 |
| ·CAN的帧格式 | 第52-54页 |
| ·CAN总线错误处理 | 第54-55页 |
| ·CAN总线可靠性分析 | 第55页 |
| ·馈电开关的CAN通信网络 | 第55-56页 |
| ·CAN报文应用层协议 | 第56-59页 |
| 5 系统硬件设计 | 第59-70页 |
| ·信号调理电路 | 第60-64页 |
| ·电压采样调理电路 | 第60-61页 |
| ·电流采样调理电路 | 第61页 |
| ·频率检测电路 | 第61-62页 |
| ·开关量输入电路 | 第62页 |
| ·漏电保护硬件 | 第62-64页 |
| ·功率驱动电路 | 第64页 |
| ·DSP模块主控制电路 | 第64-70页 |
| ·DSP的电源管理模块 | 第65-66页 |
| ·CAN通信模块 | 第66-67页 |
| ·时钟电路 | 第67-68页 |
| ·外部存储器扩展电路 | 第68页 |
| ·液晶显示器接口电路图 | 第68-70页 |
| 6 系统软件设计 | 第70-81页 |
| ·DSP的编程语言 | 第70页 |
| ·DSP的中断向量处理 | 第70-71页 |
| ·主程序模块设计 | 第71-72页 |
| ·电量采样计算模块 | 第72-75页 |
| ·人机交互模块 | 第75-76页 |
| ·保护模块 | 第76-78页 |
| ·CAN总线通信模块 | 第78-81页 |
| 7 智能馈电开关保护功能的仿真与实验 | 第81-89页 |
| ·自适应保护的Matlab仿真 | 第81-85页 |
| ·馈电开关的监控部分 | 第85-86页 |
| ·智能馈电开关的保护部分 | 第86-89页 |
| 8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 ·总结 | 第89-90页 |
| ·展望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 附录 DSP模块电路图与馈电保护实物图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