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 ·物业管理的概念 | 第13页 |
| ·国内外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 第13-15页 |
| ·物业管理在美国的发展 | 第13-14页 |
| ·物业管理在中国香港的发展 | 第14-15页 |
| ·物业管理在中国内地的发展 | 第15页 |
| 2 前期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5-19页 |
| ·前期物业管理的概念和由来 | 第15页 |
| ·前期物业的管理内容 | 第15-17页 |
| ·物业管理前期介入 | 第15页 |
| ·承接查验 | 第15-16页 |
| ·入住管理 | 第16页 |
| ·装修管理 | 第16页 |
| ·建立档案 | 第16-17页 |
| ·日常管理 | 第17页 |
| ·前期物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第17-18页 |
| ·对房产开发公司的意义 | 第17-18页 |
| ·对消费者的意义 | 第18页 |
| ·对物业公司的意义 | 第18页 |
| ·前期物业管理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 ·前期规划设计阶段显示前期物业管理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 ·建筑施工过程显示前期物业管理的必要性 | 第19页 |
| ·后期接管验收显示前期物业管理的必要性 | 第19页 |
| 3 我国前期物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 第19-25页 |
| ·前期物业管理阶段没有业主委员会,问题解决的满意率不高 | 第19-20页 |
| ·物业公司对开发商遗留问题的处理 | 第20-21页 |
| ·物业公司有能力处理而不处理,置业主利益于不顾,与开发商站在同一战线 | 第20页 |
| ·物业公司没有能力处理开发商的遗留问题 | 第20-21页 |
| ·开发商遗留的一些具体问题 | 第21-22页 |
| ·临时电问题 | 第21页 |
| ·房屋的防水问题 | 第21页 |
| ·房屋结露问题 | 第21-22页 |
| ·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受制于法律规定,不利于完善服务机制 | 第22页 |
| ·政府和社会赋予物业公司过多的职责,而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 第22-23页 |
| ·没有行政权利,但需要承担其职能 | 第22页 |
| ·将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错误的划分到了物业公司的职责范围内 | 第22-23页 |
| ·开发商不切合实际的承诺 | 第23页 |
| ·问题处理解决的渠道不够畅通 | 第23-24页 |
| ·业主、开发商、物业公司三者关系的错位 | 第24页 |
| ·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识 | 第24-25页 |
| ·财产和人身安全由社区物业的“保安”部门全权负责 | 第24-25页 |
| ·物业服务企业什么都需要管 | 第25页 |
| 4 香港地区和国外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地方 | 第25-29页 |
| ·发展商在项目完成后为规避后期维修而将空壳公司清盘 | 第25-26页 |
| ·预售房市场的规范 | 第26页 |
| ·香港地区房地产开发的法律监督 | 第26-27页 |
| ·民事法律责任方面 | 第27页 |
| ·从刑事法律方面来说 | 第27页 |
| ·香港业主立案法团制度 | 第27-28页 |
| ·美国在物业收费方面的一些举措 | 第28-29页 |
| ·物业收费标准的制定自主权由开发商掌握 | 第28页 |
| ·物业费用按照月收的方式收取 | 第28-29页 |
| 5 针对我国国内住宅小区前期物业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29-36页 |
| ·加强前期物业的招投标管理 | 第29-31页 |
| ·提高招投标过程的规范程度 | 第29页 |
| ·建立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回避制度 | 第29-30页 |
| ·细化招投标程序 | 第30-31页 |
| ·从法律法规角度出发界定清物业服务公司的职责范围,力求做到职责分明、齐抓共管 | 第31页 |
| ·提高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 第31-33页 |
| ·加强住房预售的监管 | 第33-35页 |
| ·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33-34页 |
| ·严格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机制 | 第34页 |
| ·住房预售款专项管理 | 第34-35页 |
| ·建立市场惩罚机制 | 第35页 |
| ·建立监管机制 | 第35页 |
| ·转换思想观念,加深开发商、物业公司对前期物业的认识。达到开发商、物业公司和业主的共赢 | 第35-36页 |
| 6 深圳长城物业北京分公司云趣园项目给我们的启示 | 第36-38页 |
| ·云趣园社区的简介 | 第36-37页 |
| ·云趣园项目前期物业采取的措施 | 第37-38页 |
| ·将“首问负责制”落实到实处 | 第37页 |
| ·制定100%回访制度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 作者简介 | 第40-4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