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与根际特征的差异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土壤中磷素的形态及其利用情况第11-12页
   ·根际影响磷吸收的主要因素第12-16页
     ·根系形态特征的改变对植株吸收磷素的影响第12-13页
     ·根系分泌物对植株吸收磷素的影响第13页
     ·根际磷酸酶对植株吸收磷素的影响第13-15页
     ·根际pH 的变化对植株吸收磷素的影响第15页
     ·根际微生物对植株吸收磷素的影响第15-16页
   ·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与根际特征研究现状及问题第16-17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5页
   ·研究思路第19页
   ·技术路线第19-21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供试土壤第21页
     ·供试作物第21页
     ·试验装置第21-23页
     ·试验规程、取样方法与测定标准第23-24页
   ·试验统计方法第24-25页
第三章 六种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在红壤上根系形态与根际特征的差异第25-31页
   ·试验设计第25页
   ·试验结果第25-29页
     ·不同自交系玉米植株生物量差异第25-26页
     ·不同自交系玉米根系形态的差异第26-28页
     ·不同自交系玉米根际酸性磷酸单质酶活性差异第28-29页
     ·不同自交系玉米根际土壤pH 值差异第29页
   ·讨论第29-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两种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在红壤上根系形态与根际特征的差异第31-36页
   ·试验设计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两自交系玉米植株生物量差异第31-32页
     ·两种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的差异第32页
     ·两种玉米自交系根际酸性磷酸单质酶活性差异第32-33页
     ·两种玉米自交系根际碱性磷酸单质酶活性差异第33-34页
     ·两种自交系玉米根际土壤pH 值差异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两种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在潮土上根系形态与根际特征的差异第36-45页
   ·试验设计第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3页
     ·两种玉米自交系植株生物量的差异第36-37页
     ·两种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的差异第37-38页
     ·两种玉米自交系根际酸性磷酸单质酶活性差异第38-39页
     ·两种玉米自交系根际碱性磷酸单质酶活性差异第39-40页
     ·两种自交系玉米根际土壤pH 值差异第40-41页
     ·两种玉米自交系根际溶磷细菌数量的差异第41-42页
     ·根际中的溶磷真菌第42-43页
     ·两种玉米自交系根际溶磷细菌数量的差异第43页
   ·小结第43-45页
第六章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扇/轴流压气机最大负荷设计技术探索
下一篇:石景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