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论公司债信用风险的法律控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导言第13-20页
第一章 法律视野中的公司债信用风险第20-38页
 第一节 公司债信用风险的法律解读第20-24页
  一、信用第20-21页
  二、风险第21-23页
  三、公司债的信用风险第23-24页
 第二节 公司债信用风险的成因第24-34页
  一、公司债信用风险的产生第24-27页
  二、公司债信用风险形成的理论分析第27-30页
  三、我国公司债信用风险的现实根源第30-34页
 第三节 法律缘何关注公司债的信用风险第34-38页
  一、公司债信用风险的特殊性第34-35页
  二、法律对公司债信用风险的关注第35-36页
  三、公司债信用风险法律控制的目标第36-38页
第二章 控制权的配置与公司债信用风险的法律控制第38-72页
 第一节 控制权配置的提出第38-44页
  一、控制权的一般解析第38-40页
  二、谁应该拥有控制权——从公司债信用风险法律控制的角度第40-44页
 第二节 控制股东控制权的边界第44-55页
  一、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第44-45页
  二、控制股东控制权的滥用第45-47页
  三、控制股东对公司的信义义务第47-53页
  四、股权制衡第53-55页
 第三节 经营者控制权的限制第55-63页
  一、经营者的控制地位第55-56页
  二、经营者控制引发的问题第56-58页
  三、经营者对公司的信义义务第58-63页
 第四节 公司债持有人控制权的行使第63-72页
  一、为何拥有控制权第63-64页
  二、何时取得控制权第64-66页
  三、如何行使控制权第66-70页
  四、债权控制和股权控制的互补性第70-72页
第三章 传统视角的检讨与公司债信用风险的法律控制第72-114页
 第一节 公司债持有人困境第72-74页
  一、公司债持有人遭遇的信用风险第72-73页
  二、传统法律保护的不足第73-74页
 第二节 公司债担保第74-84页
  一、担保的作用第74-75页
  二、弹性的担保第75-84页
 第三节 协调集体行动的两种模式第84-92页
  一、集体行动的必要性第84-85页
  二、大陆法系: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第85-86页
  三、英美法系:公司债受托人制度第86-90页
  四、公司债受托人与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比较和融合第90-92页
 第四节 公司债券信托契约第92-100页
  一、契约的保护第92-96页
  二、契约的解释第96-100页
 第五节 股东有限责任第100-106页
  一、股东有限责任的外部性第100-101页
  二、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适用第101-106页
 第六节 董事对公司债持有人的责任第106-114页
  一、董事的侵害第106页
  二、强化董事责任第106-114页
第四章 自由、管制的平衡与公司债信用风险的法律控制第114-148页
 第一节 自由与管制的平衡第114-122页
  一、契约自由原则的重新考量第114-117页
  二、卖方注意理论第117-118页
  三、公司债券市场失灵第118-119页
  四、关于管制的争论第119-121页
  五、平衡的路径——完善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第121-122页
 第二节 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第122-127页
  一、对国外公司债券市场的考察第122-125页
  二、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语境第125-127页
 第三节 公司债发行的法律监管第127-132页
  一、变发行管制为合规性审查第127-130页
  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的监管第130-132页
 第四节 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第132-139页
  一、公司债券投资者的信息需求第132-133页
  二、对披露信息的要求第133-136页
  三、关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立法建议第136-139页
 第五节 信用评级的法律监管第139-148页
  一、评级结果用于监管第140-142页
  二、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第142-144页
  三、我国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述评第144-147页
  小结第147-148页
结论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0页
后记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诸城市农村公路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环境下的上下文感知应用控制机制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