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选题依据 | 第8-9页 |
三、文章架构 | 第9-11页 |
第一章 金融生态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21页 |
一、不断发展的生态经济思想是金融生态理论产生的重要基础 | 第11-17页 |
(一) 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 | 第11-13页 |
(二) 西方学者的生态经济思想 | 第13-15页 |
(三) 我国生态经济思想的渊源及发展 | 第15-17页 |
二、金融生态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 第17-21页 |
(一) 金融生态概念的引出 | 第17-18页 |
(二) 我国其他学者的跟进研究 | 第18-19页 |
(三) 金融生态的实证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金融生态系统及其平衡标准 | 第21-32页 |
一、金融生态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二、金融生态系统 | 第22-27页 |
(一) 金融生态主体 | 第23-24页 |
(二) 金融生态客体:金融市场 | 第24-25页 |
(三) 金融生态环境 | 第25-26页 |
(四) 金融生态监管 | 第26-27页 |
三、金融生态平衡的标准 | 第27-32页 |
(一) 金融生态主体平衡的评价标准 | 第27-28页 |
(二) 金融生态客体平衡的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三) 金融生态环境平衡的评价标准 | 第29-31页 |
(四) 金融生态监管平衡的评价标准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对我国金融生态问题的思考 | 第32-41页 |
一、我国金融生态现状 | 第32-34页 |
(一) 金融生态主体的不断演化 | 第32页 |
(二) 金融市场机制的发挥作用 | 第32-33页 |
(三) 金融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33页 |
(四) 金融监管朝市场化方向发展 | 第33-34页 |
二、目前我国金融生态还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一) 金融生态主体的结构有待健全 | 第34页 |
(二) 金融市场机制运转还不够顺畅 | 第34-35页 |
(三) 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 第35-37页 |
(四) 金融生态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 第37-38页 |
三、我国金融生态平衡的路径选择 | 第38-41页 |
(一) 健全金融生态主体结构 | 第38页 |
(二) 健全金融市场机制 | 第38-39页 |
(三)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 第39-40页 |
(四) 完善金融生态监管机制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关于山东省曲阜市的金融生态实证分析 | 第41-51页 |
一、曲阜市概况 | 第41-43页 |
(一) 自然概况 | 第41页 |
(二) 经济发展概况 | 第41-43页 |
二、曲阜市金融生态失衡的表现 | 第43-45页 |
(一) 金融资产的规模较小 | 第43-44页 |
(二) 金融资产的质量不高 | 第44-45页 |
(三) 金融机构的效益较差 | 第45页 |
三、曲阜市金融生态失衡的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一) 曲阜市的金融生态主体结构不完善 | 第45-46页 |
(二) 曲阜市的金融市场机制运转不畅 | 第46页 |
(三) 曲阜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待优化 | 第46-47页 |
(四) 曲阜市金融监管机制的有效性较差 | 第47-48页 |
四、改善曲阜市金融生态的刍议 | 第48-51页 |
(一) 加快曲阜经济发展,扩大地方经济规模 | 第48页 |
(二) 健全曲阜市金融生态主体的结构 | 第48页 |
(三) 发挥地方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 第48-49页 |
(四) 改善曲阜的信用环境 | 第49页 |
(五) 改善曲阜的金融执法环境 | 第49页 |
(六) 完善曲阜的金融生态监管机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