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的基本问题 | 第13-17页 |
一、清算、公司清算与公司非破产清算 | 第13-14页 |
二、公司非破产清算与公司解散 | 第14-15页 |
三、公司非破产清算与公司终止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债权人保护在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中的中心地位 | 第17-25页 |
一、公司债权人的界定和分类 | 第17-18页 |
二、民法对债权人保护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一) 合同法、担保法对契约债权人提供保护的成本过高 | 第18-19页 |
(二) 侵权法等法律对非契约债权人提供的是事后保护 | 第19页 |
(三) 民法完全不考虑债权人的社会身份 | 第19页 |
三、公司法对债权人的保护 | 第19-21页 |
(一)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确立和适用 | 第19-20页 |
(二) 公司资本的相关制度 | 第20页 |
(三) 公司事务公开的制度 | 第20页 |
(四) 债权人参与公司事务的理论和制度 | 第20-21页 |
(五) 公司董事对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有关制度 | 第21页 |
(六) 公司设立、合并、分立及清算的制度 | 第21页 |
四、以债权人保护为中心对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的定位 | 第21-25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与债权人的保护 | 第25-31页 |
一、我国现行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 | 第25-28页 |
二、债权人保护在我国现行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中的体现 | 第28-29页 |
三、我国公司非破产清算实践中债权人保护的现状 | 第29-30页 |
四、对我国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和实践的简要评价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以债权人保护为中心对我国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的检讨 | 第31-40页 |
一、有关公司解散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一) 行政强制解散公司过于泛滥 | 第31页 |
(二) 利用年检制度恶意解散公司 | 第31-32页 |
(三) 司法强制解散的法律效果未能科学地加以明确 | 第32页 |
(四) 公司解散和非破产清算程序之间未能有效地衔接 | 第32-33页 |
二、清算主体和清算人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一) 清算主体和清算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 第33页 |
(二) 清算人的确定较为混乱 | 第33页 |
(三) 清算人的地位较为模糊 | 第33-34页 |
(四) 清算人职权的界定较为简单 | 第34页 |
三、普通清算程序的问题 | 第34-35页 |
(一) 通知与公告的程序过于简单 | 第34页 |
(二) 公司财产分配顺序的规定有待完善 | 第34-35页 |
(三) 非破产清算开始前公司无效行为认定的欠缺 | 第35页 |
(四) 关于清算期限设置的欠缺 | 第35页 |
四、特别清算程序的问题 | 第35-36页 |
五、违法清算责任体系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一) 清算主体和清算人的责任厘定不清 | 第36-37页 |
(二) 违法清算责任中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过多,民事责任过少且缺乏可操性 | 第37-38页 |
(三) 课以清算中的公司以法律责任,欠缺科学性且有害于债权人的利益 | 第38-40页 |
第五章 以债权人保护为中心对我国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的重构 | 第40-52页 |
一、有关公司解散制度的重构 | 第40-42页 |
(一) 弱化行政强制解散、尊重公司的生存权 | 第40-41页 |
(二) 降低注销公司的成本、加大违法成本 | 第41页 |
(三) 明确司法强制解散的法律效果 | 第41页 |
(四) 确立解散登记并公告的制度 | 第41-42页 |
二、清算主体和清算人的重构 | 第42-44页 |
(一) 明确界定清算主体和清算人 | 第42页 |
(二) 明确清算主体的义务 | 第42-43页 |
(三) 明确清算人的确定方法、地位和职权 | 第43-44页 |
三、普通清算程序的重新设置 | 第44-45页 |
(一) 细化通知与公告的相关规定 | 第44页 |
(二) 完善公司财产分配顺序的规定 | 第44-45页 |
(三) 增设公司非破产清算前无效行为的认定 | 第45页 |
(四) 增设清算期限的规定 | 第45页 |
四、特别清算程序的重新设置 | 第45-49页 |
(一) 特别清算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46页 |
(二) 特别清算程序启动的事由 | 第46-47页 |
(三) 启动特别清算程序的申请人 | 第47页 |
(四) 赋予法院明确的权力 | 第47-48页 |
(五) 设置债权人会议并赋予其适当的权利 | 第48-49页 |
五、违法清算责任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 第49-52页 |
(一) 界分清算主体和清算人的法律责任并加强其"可诉性" | 第49页 |
(二) 清算主体民事责任的建构 | 第49-50页 |
(三) 清算人民事责任的完善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