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概念和内容 | 第8-10页 |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概念 | 第8-9页 |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内容 | 第9-10页 |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1页 |
|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分区 | 第18页 |
| ·研究区自然环境 | 第18-20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 ·土壤植被 | 第19页 |
| ·水文气象 | 第19-20页 |
| ·研究区社会经济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21-27页 |
| ·数据的收集 | 第21-22页 |
| ·气象数据的收集 | 第21页 |
| ·遥感影像的收集 | 第21-22页 |
| ·纸图数据的收集 | 第22页 |
| ·数据的处理 | 第22-27页 |
| ·气象数据的处理 | 第22页 |
|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 第22-26页 |
| ·纸图数据的处理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遥感数据的解译过程 | 第27-33页 |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系统的建立 | 第27页 |
| ·遥感数据的解译过程 | 第27-33页 |
| ·处理过程中用到的工具 | 第28-29页 |
| ·解译方法的选择 | 第29-30页 |
| ·解译标志的建立 | 第30-31页 |
| ·影像解译过程 | 第31-32页 |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32页 |
| ·动态变化信息提取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民勤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时空格局 | 第33-40页 |
| ·耕地变化 | 第35-36页 |
| ·耕地数据校验 | 第35页 |
| ·1989年-2000年耕地变化 | 第35-36页 |
| ·2000年-2005年耕地变化 | 第36页 |
| ·林地变化 | 第36-37页 |
| ·1989年-2000年林地变化 | 第36-37页 |
| ·2000年-2005年林地变化 | 第37页 |
| ·草地变化 | 第37-38页 |
| ·1989-2000年草地变化 | 第37页 |
| ·2000年到2005年草地变化 | 第37-38页 |
| ·水域变化 | 第38页 |
| ·居民用地变化 | 第38页 |
| ·未利用土地变化 | 第38-39页 |
| ·1989年-2000年未利用土地变化 | 第38页 |
| ·2000年-2005年未利用土地变化 | 第38-39页 |
| ·分区综合变化分析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民勤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40-55页 |
| ·自然驱动力 | 第40-43页 |
| ·气候变化 | 第41页 |
| ·植物演替 | 第41-43页 |
| ·水资源变化驱动力 | 第43-47页 |
| ·地表水资源变化 | 第43-45页 |
| ·地下水资源变化 | 第45-47页 |
| ·社会经济驱动力 | 第47-54页 |
| ·人口变化 | 第47-48页 |
| ·移民变化 | 第48-49页 |
| ·产业结构变化 | 第49-50页 |
| ·科学技术进步 | 第50-51页 |
| ·政策法规 | 第51-52页 |
| ·市场与价格 | 第52-53页 |
| ·文化因素 | 第53-54页 |
| ·驱动力综合分析 | 第54-5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9页 |
| ·研究结论 | 第55-57页 |
| ·建议 | 第57-58页 |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