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发达国家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状况 | 第8-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工程项目管理与管理模式概述 | 第12-16页 |
·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 第12页 |
·工程项目管理概念 | 第12页 |
·项目管理的任务 | 第12页 |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 第12-16页 |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 | 第12-13页 |
·CM 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 第13-14页 |
·EPC 模式(设计—建造与交钥匙模式) | 第14页 |
·BOT 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模式) | 第14页 |
·PM 模式(项目管理模式)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 第16-19页 |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开发方式 | 第16-17页 |
·“建管合一”的开发方式 | 第16页 |
·“建管合一”开发方式的弊端 | 第16-17页 |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第17-19页 |
·工程监理制与三方管理模式 | 第17页 |
·工程监理制和三方管理模式的缺陷 | 第17-19页 |
第四章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改进设想 | 第19-25页 |
·贯彻“建、管、用分离”的思想,实行“滚动开发模式” | 第19-20页 |
·滚动开发模式的优越性 | 第19-20页 |
·实行滚动开发模式需改进的问题 | 第20页 |
·引入并实行PM 模式 | 第20-25页 |
·国际上实施PM 模式的通行做法 | 第20-21页 |
·PM 模式的优势 | 第21-23页 |
·电力工程项目实行PM 模式的优越性和条件 | 第23-25页 |
·电力工程项目实行PM 模式的优越性 | 第23-24页 |
·电力工程项目实行PM 模式的条件 | 第24-25页 |
第五章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PM 模式的建立 | 第25-33页 |
·PM 模式在我国的推行状况 | 第25-27页 |
·政府部门积极推行PM 模式 | 第25-26页 |
·PM 模式在我国推行的成功案例 | 第26-27页 |
·电力工程项目PM 模式的建立 | 第27-33页 |
·电力工程项目PM 模式建立的条件 | 第27-28页 |
·PM 企业的组建 | 第28-31页 |
·PM 企业的专业建设 | 第28-29页 |
·PM 企业的组建形式 | 第29-31页 |
·PM 模式的实施 | 第31页 |
·PM 企业的发展 | 第31-33页 |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该有纵向和横向两种发展战略 | 第32页 |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工程咨询公司 | 第32-33页 |
第六章 电力工程项目中推行改进模式的案例解析 | 第33-40页 |
·工程概况 | 第33页 |
·项目建设要求 | 第33-34页 |
·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管理要求 | 第33页 |
·项目质量安全管理要求 | 第33-34页 |
·项目进度管理的要求 | 第34页 |
·项目造价管理的要求 | 第34页 |
·改进模式与现行模式下该项目管理工作的差异对比 | 第34-35页 |
·该项目实施改进模式的预计效果 | 第35-40页 |
·使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更加到位 | 第35页 |
·使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 第35-36页 |
·使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更加有效 | 第36-37页 |
·使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更加科学 | 第37-40页 |
·现行模式下的造价管理 | 第37-38页 |
·改进模式下的造价管理 | 第38-4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