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关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研究 | 第15-17页 |
| 2 理论与方法 | 第17-23页 |
|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 ·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3 湖北省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方法研究 | 第23-4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3-30页 |
|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 第23页 |
| ·研究区农用地利用概况 | 第23-26页 |
| ·研究区标准粮产量 | 第26-30页 |
|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关系模型建立 | 第30-42页 |
|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的关系 | 第30-31页 |
| ·样点的选取 | 第31-33页 |
| ·样点分析与检验 | 第33-38页 |
| ·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关系建立 | 第38-42页 |
| 4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表编制 | 第42-53页 |
|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表编制 | 第43-45页 |
| ·分地类制定折算系数的讨论 | 第45-53页 |
| ·分地类利用等指数—标准粮产量关系分析 | 第45-47页 |
| ·分水田、旱地制定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 | 第47-53页 |
| 5 折算系数分析 | 第53-59页 |
|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分析 | 第53-56页 |
| ·各等别折算系数的对比特征分析 | 第53-54页 |
| ·占补耕地不同等别间距对应折算系数的数量特征分析 | 第54-56页 |
| ·分地类计算的折算系数分析 | 第56-59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总结 | 第59-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