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页
 第二节 土壤数据库的发展进程第12-15页
  1 土壤数据库建立的背景第12-13页
  2 国外土壤数据库的发展第13-14页
  3 国内土壤数据库的研究趋势第14-15页
 第三节 影响土壤有机碳因素的研究第15-21页
  1 土壤有机碳研究概况第15-16页
  2 有机碳库研究进展第16-18页
  3 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因素第18-21页
 第四节 土壤养分指标的研究第21-24页
  1 研究土壤养分指标的意义第21-22页
  2 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第22-24页
 第五节 研究内容第24-26页
  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研究方法第26-36页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第26页
 第二节 自然环境状况第26-31页
  1 气候第26-27页
  2 地形地貌第27-28页
  3 植被第28-29页
  4 水文状况第29页
  5 土壤第29-30页
  6 主要成土母质第30-31页
 第三节 数据来源第31-32页
  1 土壤空间数据第31-32页
  2 土壤属性数据第32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32-36页
  1 土壤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方法第32-33页
  2 土壤肥力指标分级标准第33-34页
  3 水稻土有机碳密度的估算方法第34页
  4 影响水稻土有机碳因素的分析方法第34-35页
  5 研究所用硬件设备和软件第35-36页
第三章 太湖地区1:50,000土壤数据库的建立第36-44页
 第一节 土壤空间元数据库的设计及属性数据编码标准第36-39页
  1 土壤空间元数据库的设计第36-37页
  2 属性数据库编码第37页
  3 土壤分类编码的原则第37-38页
  4 太湖地区1:50,000属性数据库的编码标准第38-39页
 第二节 土壤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第39-42页
  1 图形扫描第39页
  2 土壤图纠正配准、空间矢量化及图斑赋值第39-40页
  3 建立拓扑关系并检查修改错误第40-41页
  4 土壤类型整合、图幅接边及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第41-42页
 第三节 土壤属性数据库的建立第42-43页
  1 太湖地区各县属性资料的录入及验证第42页
  2 太湖地区属性数据库的建立第42-43页
 第四节 土壤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第43-44页
第四章 太湖地区水稻土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第44-54页
 第一节 土壤肥力指标统计性描述第44-45页
 第二节 太湖表层土壤pH值和有机质空间分异特征第45-47页
  1 土壤pH值空间分异特征第45-46页
  2 土壤有机质的分异第46-47页
 第三节 土壤主要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第47-50页
  1 全氮空间分异特征第47-48页
  2 全磷空间分异趋势第48-49页
  3 全钾空间分异特点第49-50页
 第四节 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异第50-52页
  1 速效磷空间分异特征第50-51页
  2 速效钾空间分异特征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太湖地区水稻土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第54-60页
 第一节 太湖地区水稻土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第54-56页
 第二节 市级尺度水稻土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第56页
 第三节 县级尺度水稻土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第56-57页
 第四节 不同类型水稻土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影响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的因素第60-74页
 第一节 土壤质地对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60-63页
  1 土壤质地对有机碳的影响第60-62页
  2 土壤质地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62-63页
 第二节 土壤pH值对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63-64页
  1 土壤pH值与有机碳的关系第63-64页
  2 土壤pH值与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的关系第64页
 第三节 土壤养分全量与水稻土有机碳的关系第64-66页
  1 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与有机碳的关系第64-65页
  2 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与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的关系第65-66页
 第四节 降水量和气温对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66-69页
  1 月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66-67页
  2 月均温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67-68页
  3 降水量和气温与有机碳的关系第68-69页
  4 降水量和气温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69页
 第五节 地形对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69-71页
  1 地形对有机碳的影响第69-70页
  2 地形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70-71页
 第六节 母质对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71-73页
  1 成土母质对有机碳分异的影响第71-72页
  2 成土母质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分异的影响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影响不同幅度水稻土有机碳的因素第74-85页
 第一节 影响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的主控因素第74-77页
 第二节 影响市级尺度水稻土有机碳的因素第77-79页
 第三节 影响县级尺度水稻土有机碳的因素第79-83页
 第四节 影响水稻土有机碳因素的幅度效应第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8页
 第一节 结论第85-86页
 第二节 文章创新点第86页
 第三节 展望第86-88页
  1 动态数据的进一步完善第86-87页
  2 加强影响水稻土因素幅效应的研究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7页
发表的文章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是非问句之历时演变研究
下一篇:汉语正反问句的历时演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