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给付诉讼研究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行政给付诉讼之界定 | 第9-19页 |
(一) 概念 | 第9-12页 |
1. 行政给付的概念 | 第9-11页 |
2. 行政给付诉讼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行政给付诉讼的产生背景 | 第12-15页 |
1. 行政给付产生的背景 | 第12-13页 |
2. 行政给付诉讼产生的背景 | 第13-15页 |
(三) 行政给付诉讼的特征 | 第15-19页 |
1. 争讼对象的广泛性 | 第15-16页 |
2. 诉讼功能的多重性 | 第16-17页 |
3. 诉讼两造的变动性 | 第17-19页 |
二、行政给付诉讼之类型 | 第19-23页 |
(一) 积极型行政给付诉讼 | 第19-21页 |
1. 请求财产给付之诉 | 第19-20页 |
2. 请求事实行为之诉 | 第20页 |
3. 请求规范颁布之诉 | 第20-21页 |
(二) 消极型行政给付诉讼 | 第21-23页 |
1. 请求停止作为之诉 | 第21页 |
2. 请求不得作为之诉 | 第21-23页 |
三、行政给付诉讼之运作 | 第23-29页 |
(一) 行政给付诉讼的起诉要件 | 第23-25页 |
1. 起诉人拥有请求权 | 第23页 |
2. 起诉人必须的先行行政救济已经穷尽 | 第23-24页 |
3. 起诉人应遵守时效规定 | 第24-25页 |
(二) 行政给付诉讼的审理规则 | 第25-29页 |
1. 举证责任分配 | 第25-26页 |
2. 审查方式选择 | 第26-27页 |
3. 判决种类区分 | 第27-29页 |
四、我国行政给付诉讼之构建 | 第29-42页 |
(一) 我国行政给付诉讼现状的反思 | 第29-33页 |
1. 行政诉讼未类型化 | 第29-30页 |
2. 受案范围过于狭隘 | 第30-31页 |
3. 程序缺失与不合理 | 第31页 |
4. 程序法与实体法脱节 | 第31-32页 |
5. 可调解范围较为狭窄 | 第32-33页 |
(二) 我国行政给付诉讼的完善 | 第33-42页 |
1. 行政给付诉讼类型化 | 第33-38页 |
2. 扩大行政给付诉讼的受案范围 | 第38-39页 |
3. 构建行政给付诉讼的要件 | 第39页 |
4. 先行确认程序 | 第39-40页 |
5. 调解方式之援用 | 第40-41页 |
6. 部分直接裁判给付 | 第41-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详细摘要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