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第一章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 DNA 损伤的研究概况 | 第10-18页 |
| 1 细胞的DNA 损伤 | 第10页 |
| 2 DNA 单/双链断裂的产生及其检测方法 | 第10-12页 |
| ·DNA 单/双链断裂的产生 | 第10-11页 |
| ·DNA 链断裂检测方法 | 第11-12页 |
| 3 彗星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 第12-14页 |
| 4 彗星实验的应用 | 第14-18页 |
| ·各种理化因素诱导的DNA 损伤与修复的研究 | 第14页 |
| ·作为生物标记进行生物监测及流行病学研究 | 第14-15页 |
| ·遗传毒理学研究 | 第15页 |
| ·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 | 第15页 |
| ·彗星实验在环境毒理学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 ·彗星实验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 第16页 |
| ·彗星实验在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 5 小结 | 第18页 |
| 第二章 洛克沙胂及其残留的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 1 理化性质 | 第18-19页 |
| 2 洛克沙胂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 3 洛克沙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第20页 |
| 4 洛克沙胂的毒性及残留 | 第20-23页 |
| ·毒性 | 第20-21页 |
| ·残留 | 第21-23页 |
| 5 洛克沙胂的环境行为 | 第23-26页 |
| ·洛克沙胂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 | 第24页 |
| ·洛克沙胂对环境中生物的潜在危害 | 第24-26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26-45页 |
| 第一章 SGCE 检测洛克沙胂对 V79 细胞的 DNA 损伤 | 第26-4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材料 | 第26-27页 |
| ·方法 | 第27-29页 |
| 2 结果 | 第29-37页 |
| ·细胞活力的测定 | 第29-30页 |
| ·SCGE 检测Rox 对V79 细胞的DNA 损伤 | 第30-37页 |
| 3 讨论 | 第37-40页 |
| ·有机胂化合物对细胞的 DNA 损伤 | 第37-38页 |
| ·彗星实验中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8页 |
| ·细胞密度的选择 | 第38-39页 |
| ·细胞活力测定试剂盒的选择 | 第39页 |
| ·彗星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9-40页 |
| 4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二章 洛克沙胂对 V79 细胞的微核实验 | 第41-4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细胞系及培养条件 | 第41页 |
| ·受试物处理 | 第41页 |
| ·试剂 | 第41页 |
| ·仪器及设备 | 第41页 |
| ·方法 | 第41-42页 |
| ·统计分析 | 第42页 |
| 2 结果 | 第42-43页 |
| 3 讨论 | 第43-44页 |
| ·体外微核实验的原理及优点 | 第43-44页 |
| ·微核实验与彗星实验的比较 | 第44页 |
| 4 结论 | 第44-45页 |
|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