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中文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引言第15-16页
一、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界定第16-23页
 (一) 调解、法院调解和民事诉讼调解第16-18页
  1、调解的概念第16-17页
  2、法院调解的概念第17页
  3、民事诉讼调解的概念第17-18页
 (二)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性质与原则第18-20页
  1、民事诉讼调解的性质第18页
  2、民事诉讼调解的原则第18-20页
   (1) 合法原则第19页
   (2)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第19-20页
   (3) 自愿原则第20页
 (三) 民事诉讼调解的价值分析第20-23页
  1、立法价值第20-21页
  2、司法价值第21-22页
  3、自治、效率价值第22-23页
二、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历史沿革第23-32页
 (一) 我国古代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回顾第23-24页
 (二)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事诉讼调解第24-25页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事诉讼调解第25-26页
 (四) 我国传统社会注重调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第26-32页
  1、司法与行政合一的体制,导致调解制度的长盛不衰第26-28页
  2、民间厌讼、无讼文化的熏染,是民事案件调解的文化土壤第28-29页
  3、农耕社会狭小的地域观念,是诉讼调解的地缘基础第29-30页
  4、宗族势力的存在是民事调解存在的民间权力基础第30-32页
三、相关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评析第32-41页
 (一) 美国的审判调解和诉讼调解第32-33页
 (二) 日本的法院调解制度第33-35页
 (三) 德国的诉讼调解制度第35-36页
 (四) 法国的诉讼调解与诉讼和解第36-37页
 (五) 我国港台地区的诉讼调解第37-39页
 (六) 对上述相关国家和地区诉讼调解制度的概括评述第39-41页
四、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41-54页
 (一)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立法设计与存在的问题第41-45页
  1、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调解的规定第41-43页
  2、民诉法之外对调解的规定第43-45页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对调解的规定第43页
   (2) 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对人民调解的规定第43-44页
   (3) 司法部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44页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4-45页
 (二)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调解的理论设计层面的缺陷第45-50页
  1、诉讼调解缺乏规范化,缺少一部专门的民事诉讼调解法第45-47页
  2、民事诉讼调解中法院职权主义的困境第47-49页
  3、人民调解立法的缺陷及调解功能的弱化第49-50页
 (三) 民事诉讼调解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弊端第50-54页
  1、案件数量激增与调解结案的矛盾第50-51页
  2、注重调解的要求与调解艺术的提高之间的矛盾第51页
  3、审限期的规定对调解制度的负面影响第51-52页
  4、调解的随意性与法律严肃性的矛盾第52-54页
五、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构想第54-66页
 (一) 当前几种调解制度改革方案的评价第54-57页
  1、调解取消论第54-55页
  2、调解分离论第55页
  3、完善调解论第55-57页
 (二)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构想第57-66页
  1、制订一部专门的民事调解法,规范现行的民事诉讼调解第57-58页
  2、坚持法院职权主义和当事入主义相结合,将诉讼调解与诉讼和解进行制度整合第58-59页
  3、部分民事案件实行强制调解制度第59-60页
  4、重塑诉讼调解理念,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第60-62页
  5、改革相关的配套制度第62-66页
   (1) 改革现行的诉讼费收取办法第62-63页
   (2) 改革审限期制度第63-64页
   (3) 加强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第64页
   (4) 试行建立独立调解人制度第64-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共享协议在我国的适用研究
下一篇:现代中药专利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