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 第9页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9-11页 |
第一章 赞宁传略 | 第11-14页 |
第一节 赞宁生平事迹 | 第11页 |
第二节 赞宁的著述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赞宁的佛学思想与博物学思想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物类相感志》的版本考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十卷本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十八卷本系列 | 第15-16页 |
第三节 一卷本系列 | 第16页 |
第四节 关于《物类相感志》作者的两种意见 | 第16-19页 |
第三章 今传本《物类相感志》(18卷本)的作者为赞宁 | 第19-37页 |
第一节 从明抄本看《物类相感志》(18卷本)的作者为赞宁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从各著作中对《物类相感志》的辑录和征引看十八本的作者为赞宁 | 第20-35页 |
第三节 历代学者论《物类相感志》(18卷本)的作者为赞宁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物类相感志》(18卷本)的主要内容、成就及历史影响 | 第37-57页 |
第一节 《物类相感志》(18卷本)的主要内容 | 第37-51页 |
第二节 《物类相感志》(18卷)的主要成就 | 第51-53页 |
第三节 《物类相感志》(18卷)的影响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