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第14页 |
·旅游企业寻求集团化上市 | 第14-15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7-18页 |
·聚类分析法 | 第18页 |
·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法 | 第18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8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研究的重点 | 第18-19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9-2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研究综述及理论探讨 | 第21-3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旅游上市公司 | 第21-22页 |
·业绩与经营业绩 | 第22-23页 |
·业绩评价 | 第23页 |
·企业业绩及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研究综述 | 第23-31页 |
·国外企业业绩评价发展历程和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国内企业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演进 | 第25-27页 |
·国内外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研究述评 | 第27-31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31-33页 |
·业绩评价基本理论 | 第33-34页 |
·本研究定位 | 第34-35页 |
第3章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构建 | 第35-50页 |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样本选取 | 第35-36页 |
·原始数据来源 | 第36页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36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选定 | 第36-42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6-37页 |
·指标初步选取 | 第37-41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初选指标体系 | 第41-42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构建 | 第42-50页 |
·基于聚类分析的指标筛选方法步骤 | 第42-43页 |
·基于聚类分析的评价指标二次筛选 | 第43-48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构建 | 第48-50页 |
第4章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时序动态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第50-81页 |
·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 第50-53页 |
·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指标偏好型赋权—序关系分析法 | 第50-51页 |
·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的赋权方法—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 第51-52页 |
·具有综合集成特征的赋权法—改进型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 第52-53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时序动态综合评价计算 | 第53-59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53-55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计算 | 第55-59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评价 | 第59页 |
·类别维度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 第59-63页 |
·景区类 | 第59-61页 |
·酒店类 | 第61-62页 |
·综合类 | 第62-63页 |
·时间维度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 第63-66页 |
·前3年与近3年经营业绩对比 | 第63-64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波动分析 | 第64-66页 |
·空间维度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 第66-71页 |
·东部地区 | 第67-68页 |
·中部地区 | 第68页 |
·西部地区 | 第68-69页 |
·经营业绩变化的空间对比 | 第69-71页 |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指标得分评价 | 第71-81页 |
·盈利能力 | 第71-72页 |
·资本运营能力 | 第72-74页 |
·偿债能力 | 第74-76页 |
·成长能力 | 第76-78页 |
·股本扩张能力 | 第78-81页 |
第5章 总结与讨论 | 第81-85页 |
·主要结论与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 第82页 |
·建议与对策 | 第82-83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83-84页 |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研究不足 | 第84页 |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附录1 原始数据处理及计算 | 第90-97页 |
附录2 计算结果 | 第97-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