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9页 |
一、"黑金政治"的含义与台湾地区"黑金政治"的特点 | 第9-19页 |
(一) "黑金政治"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1."黑金政治"的定义 | 第10页 |
2."黑金政治"与"黑金现象"辨析 | 第10-11页 |
(二) 台湾地区"黑金政治"的特点 | 第11-19页 |
1.贿选普遍、花样繁多,暴力事件触目惊心 | 第11-13页 |
2.黑道参政数量惊人,影响巨大 | 第13-17页 |
3.黑道举止非常招摇,与白道关系密切 | 第17-19页 |
二、台湾"黑金政治"的生态系统 | 第19-23页 |
(一) 台湾选举的现状:"没钱莫要选" | 第19-21页 |
(二) 黑道需要选举,选举也需要黑道 | 第21-23页 |
三、介入公共工程是"黑金政治"运作的重要一环 | 第23-26页 |
(一) 公共工程承作可获暴利 | 第25页 |
(二) 黑金承作公共工程有利于漂白形象 | 第25-26页 |
四、公共工程弊案的操作手法与发生原因 | 第26-38页 |
(一) 公共工程弊案事实 | 第26-28页 |
(二) 公共工程弊案常用操作手法 | 第28-33页 |
1.工程"围标" | 第28-30页 |
2.工程"绑标" | 第30-31页 |
3.地方小型工程的承作 | 第31-32页 |
4.借牌 | 第32-33页 |
5.抢标 | 第33页 |
(三) 公共工程被黑金染指的原因分析 | 第33-38页 |
1.法制方面 | 第33-35页 |
2.政治方面 | 第35-37页 |
3.社会方面 | 第37-38页 |
五、黑金政治的思考 | 第38-44页 |
(一) 黑道势力并非不可控制 | 第38-41页 |
1.黑道是配角 | 第38-40页 |
2.执政当局的"选择性反黑"是黑道猖獗的主因 | 第40-41页 |
(二) "黑金政治"的固有弱点不可克服 | 第41-44页 |
1."黑金政治"适合于封闭、小块的区域 | 第41-43页 |
2.法治化是遏制黑金的良药 | 第43-44页 |
六、结语 | 第44-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与书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