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

中国火电行业煤炭消耗、SO2排放的时空动态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第10-18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4页
     ·电力工业能源消耗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电力工业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8页
第2章 概念模型与理论基础第18-26页
   ·火电行业的"双三角"结构模型第18-20页
     ·概念模型第18-19页
     ·基本假设第19-20页
     ·计算公式第20页
   ·环境经济学的三条统计规律第20-23页
     ·能源消耗的S型曲线第20-21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21-22页
     ·环境学习曲线第22-23页
   ·绿色距离的概念及测定公式第23-26页
     ·绿色距离概念的提出第23-24页
     ·火电行业绿色距离的测定第24-26页
第3章 中国火力发电-煤炭消耗-SO_2排放的时间动态分析第26-38页
   ·火力发电量、煤炭消耗量、SO_2排放量的关系第26-30页
     ·火力发电量与煤炭消耗量的关系第26-27页
     ·煤炭消耗量与SO_2排放量的关系第27-29页
     ·火力发电量与SO_2排放量的关系第29-30页
   ·三个强度指标的变化第30-33页
     ·发电耗煤强度的变化第30-31页
     ·耗煤SO_2排放强度的变化第31-32页
     ·发电SO_2排放强度的变化第32-33页
   ·强度指标变化的成因分析第33-36页
     ·火电机组规模的影响第33-36页
     ·环境政策的影响第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中国火力发电-煤炭消耗-SO_2排放的省际动态分析第38-56页
   ·火力发电量、煤炭消耗量、SO_2排放量的关系第38-41页
     ·火力发电量与煤炭消耗量的关系第38-39页
     ·煤炭消耗量与SO_2排放量的关系第39-40页
     ·火力发电量与SO_2排放量的关系第40-41页
   ·三个强度指标的省际差异第41-49页
     ·发电耗煤强度的省际差异第42-44页
     ·耗煤SO_2排放强度的省际差异第44-47页
     ·发电SO_2排放强度的省际差异第47-49页
   ·强度指标省际差异的成因分析第49-54页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第49-51页
     ·技术进步水平的影响第51-54页
   ·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火电行业绿色距离的测定第56-64页
   ·我国火电行业近20年的绿色距离第56-58页
     ·发电耗煤强度近20年的绿色距离第56-57页
     ·发电SO_2排放强度近20年的绿色距离第57-58页
   ·各省区火电行业的绿色距离第58-61页
     ·各省区发电耗煤强度的绿色距离第58-59页
     ·各省区发电SO_2排放强度的绿色距离第59-60页
     ·各省区绿色距离综合比较第60-61页
   ·小结第61-64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页
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模拟
下一篇:东岭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