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与构建研究--以合肥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一、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国外城市研究及发展动态 | 第9页 |
| ·国内城市研究及发展动态 | 第9-10页 |
|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及其绿地系统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必要性 | 第11页 |
| ·近年相关研究文献 | 第11-13页 |
| 二、引言 | 第13-15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 三、"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的对比研究 | 第15-22页 |
| ·"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 | 第15页 |
| ·园林城市 | 第15页 |
| ·生态园林城市 | 第15页 |
| ·"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 | 第15-17页 |
| ·生态自然 | 第16页 |
| ·生态经济 | 第16页 |
| ·社会生态 | 第16-17页 |
| ·"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的衡量指标 | 第17-19页 |
| ·各项指标的对比 | 第17-18页 |
| ·共同性 | 第18-19页 |
| ·差异性 | 第19页 |
| ·生态园林城市的特征 | 第19-20页 |
| ·生态性与艺术性 | 第19页 |
| ·整体性与区域性 | 第19-20页 |
| ·持续性与和谐性 | 第20页 |
| ·对于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要求 | 第20-22页 |
| ·满足城市生态要求 | 第20页 |
|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第20页 |
| ·满足游憩休闲及绿色产业的要求 | 第20-21页 |
| ·满足城市形象与特色的要求 | 第21-22页 |
| 四、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构建方法 | 第22-48页 |
|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 ·生态学原理 | 第22-23页 |
| ·景观生态学原理 | 第23-25页 |
|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规划理论 | 第25-26页 |
| ·游憩行为理论与景观美学理论 | 第26-27页 |
|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确定 | 第27-31页 |
| ·三项基本指标 | 第27-29页 |
| ·景观可达性指标 | 第29-30页 |
| ·生态绿量定性 | 第30-31页 |
|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 | 第31-41页 |
| ·结构布局的影响因素 | 第31-39页 |
| ·结构布局原则 | 第39-41页 |
|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各分类绿地构建 | 第41-43页 |
| ·公园绿地 | 第41-42页 |
| ·附属绿地 | 第42页 |
| ·生产绿地 | 第42-43页 |
| ·防护绿地 | 第43页 |
| ·其他绿地 | 第43页 |
|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 | 第43-45页 |
| ·规划依据 | 第44页 |
| ·规划原则 | 第44-45页 |
|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实施措施 | 第45-48页 |
| ·技术管理措施 | 第45页 |
| ·行政性措施 | 第45-46页 |
| ·经济性措施 | 第46页 |
| ·法规性措施 | 第46页 |
| ·公众性措施 | 第46-48页 |
| 五、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调整建设实例研究 | 第48-69页 |
| ·合肥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 第48-54页 |
| ·城市概况 | 第48-51页 |
|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优势 | 第51-52页 |
| ·绿地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 ·合肥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及布局调整 | 第54-60页 |
| ·规划指标的确定 | 第54-55页 |
| ·结构布局调整规划 | 第55-56页 |
| ·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的思考与分析 | 第56-60页 |
| ·合肥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各分类绿地构建 | 第60-62页 |
| ·公园绿地 | 第60-61页 |
| ·附属绿地 | 第61页 |
| ·生产绿地 | 第61-62页 |
| ·防护绿地及其他绿地 | 第62页 |
|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 第62-63页 |
| ·水脉 | 第62页 |
| ·文脉 | 第62-63页 |
| ·绿脉 | 第63页 |
| ·合肥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树种多样性规划 | 第63-68页 |
| ·合肥现有城市绿地树种现状分析 | 第63-65页 |
| ·合肥生态园林城市树种规划措施 | 第65-67页 |
| ·合肥市珍惜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的保护 | 第67-68页 |
| ·合肥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保障体系 | 第68-69页 |
| ·提高认识、加快城市绿地规划建设进程 | 第68页 |
| ·强化管理、将城市绿地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 第68页 |
| ·资金筹措,多渠道投资、多元化投入 | 第68页 |
| ·全民参与,建立合肥城市"义务植树"基地 | 第68-69页 |
| 六、结论 | 第69-71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 ·研究不足 | 第70页 |
| ·建议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附录 | 第74-82页 |
| 附件一: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 第74-78页 |
| 附录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个人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