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3页 |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评述 | 第15-27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7-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二章 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原理与路径 | 第37-55页 |
第一节 衍生产品的定义和种类 | 第37-40页 |
第二节 金融创新理论 | 第40-44页 |
第三节 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理论 | 第44-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资产波动率与衍生工具创新 | 第55-72页 |
第一节 波动率的理论 | 第55-58页 |
第二节 我国金融市场基础产品历史波动率 | 第58-70页 |
第三节 我国衍生产品的创新路径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我国金融市场波动率模型的估计 | 第72-84页 |
第一节 ARCH 族模型的估计 | 第72-78页 |
第二节 随机波动率模型的估计 | 第78-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新监管政策与建议 | 第84-121页 |
第一节 衍生产品的监管理论 | 第84-97页 |
第二节 衍生市场监管制度的比较 | 第97-104页 |
第三节 衍生市场的国际监管和巴塞尔协议 | 第104-111页 |
第四节 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建议 | 第111-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21-125页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121-123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123-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4页 |
附录 SV 模型MCMC 估计WinBUGS 程序 | 第134-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