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必要性 | 第10-18页 |
一、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 第10-14页 |
(一) 政府监管的含义 | 第10页 |
(二) 有关“政府监管”的理论学说 | 第10-13页 |
(三) 政府监管的缘起 | 第13-14页 |
二、银行业监管的必要性 | 第14-18页 |
(一) 银行的特殊职能 | 第14-15页 |
(二) 从银行业的特殊性看银行业监管的特殊理由 | 第15-16页 |
(三) 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 第18-32页 |
一、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历史沿革 | 第18-20页 |
(一) 萌芽阶段的银行业监管 | 第18页 |
(二) “大一统”银行体制下的自我监管 | 第18页 |
(三) 计划体制下的管制型监管 | 第18页 |
(四) 改革开放后的银行业监管 | 第18-20页 |
(五) 小结 | 第20页 |
二、中国银行业监管的现状 | 第20-26页 |
(一) 中国银行业监管主体 | 第20-23页 |
(二)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权力配置 | 第23-24页 |
(三) 中国银行业监管主体的监管行为——以银监会为视角 | 第24-26页 |
三、中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一) 主体缺陷——银监会的法律地位存在争议 | 第26-28页 |
(二) 职权缺陷——银监会职权界限不够明晰 | 第28页 |
(三) 行为缺陷——银监会的监管行为有待完善 | 第28-32页 |
第三部分 域外典型的银行业监管制度考察 | 第32-40页 |
一、美国的银行业监管制度考察 | 第32-35页 |
(一) 美国的银行业监管制度简介 | 第32-34页 |
(二) 对美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的评价 | 第34-35页 |
二、英国的银行业监管制度考察 | 第35-36页 |
(一) 英国的银行业监管制度简介 | 第35-36页 |
(二) 对英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的评价 | 第36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银行业监管制度考察 | 第36-40页 |
(一) 金管会简介 | 第37-38页 |
(二) 对我国台湾地区银行业监管制度的评价 | 第38-40页 |
第四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的完善 | 第40-50页 |
一、科学确立银监会的行政主体地位 | 第40-42页 |
(一) 重新定位银监会的法律地位 | 第40-42页 |
(二) 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明确银监会的地位 | 第42页 |
(三) 加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独立性 | 第42页 |
二、明确银行业监管主体的职权划分,加强协作 | 第42-45页 |
(一) 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的职权划分与协作 | 第42-43页 |
(二) 银监会与其派出机构的职权分配 | 第43-44页 |
(三) 银监会与证监会、保监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 第44-45页 |
三、规范银监会的监管行为 | 第45-47页 |
(一) 规范银监会的具体行政行为 | 第45-46页 |
(二) 规范银监会的抽象行政行为 | 第46-47页 |
四、加强对银监会监管权的控制和监督 | 第47-50页 |
(一) 对银监会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 第47-48页 |
(二) 对银监会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