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的民族贸易政策及政策过程概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政策过程理论概述与民族贸易政策 | 第10-12页 |
一、政策过程的基本涵义 | 第10页 |
二、政策过程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政策过程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我国的民族贸易政策 | 第12-15页 |
一、我国民族贸易政策的涵义与作用 | 第12-13页 |
二、我国民族贸易政策的社会环境与历史发展 | 第13-14页 |
三、我国现行民族贸易政策概述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过程及对其研究的必要性 | 第15-18页 |
一、民族贸易政策过程及其研究 | 第15-16页 |
二、民族贸易政策过程研究的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过程主体、客体及其运行环境分析 | 第18-25页 |
第一节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过程的主体和客体 | 第18-20页 |
一、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过程的主体 | 第18-19页 |
二、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过程的客体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过程环境分析 | 第20-25页 |
一、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运行的自然环境 | 第20-21页 |
二、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运行的经济环境 | 第21-22页 |
三、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运行的政治环境 | 第22-23页 |
四、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运行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23-24页 |
五、民族贸易政策运行政策环境综述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过程分析 | 第25-36页 |
第一节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的制定 | 第25-29页 |
一、我国民族贸易政策制定的法律依据 | 第25-26页 |
二、我国民族贸易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 | 第26页 |
三、我国民族贸易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制定的原则 | 第26-27页 |
四、我国现行民族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的执行 | 第29-32页 |
一、我国民族贸易政策执行的涵义及其作用 | 第29-30页 |
二、我国民族贸易政策执行的模式 | 第30页 |
三、我国民族贸易政策执行的过程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评价 | 第32-36页 |
一、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评价的内涵 | 第32页 |
二、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评价的标准 | 第32-33页 |
三、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我国民族贸易政策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 第36-38页 |
一、民族贸易政策本身存在缺陷与矛盾的地方 | 第36-37页 |
二、现行的一些民族贸易政策不能适应新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特征的问题 | 第37页 |
三、民族贸易基层协调机制的不健全 | 第37页 |
四、民族贸易政策在新形势下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 | 第37-38页 |
五、民族贸易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审批手续繁杂 | 第38页 |
第二节 对我国民族贸易政策完善及其贯彻落实的建议 | 第38-42页 |
一、进一步明确享受民族贸易优惠政策的对象和范围 | 第38页 |
二、落实“三项照顾 | 第38-39页 |
三、建立民族贸易民族用品生产管理机制 | 第39页 |
四、为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 | 第39页 |
五、积极倡导成立民族贸易企业协会 | 第39-40页 |
六、培养和造就一批民族贸易的管理人才 | 第40页 |
七、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行为 | 第40页 |
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 第40-42页 |
附录:实证分析—对辽宁省民族贸易政策过程的分析 | 第42-47页 |
一、辽宁省现行民族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42-43页 |
二、落实民族贸易政策法规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 第43-45页 |
三、贯彻落实民族贸易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5页 |
四、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民族贸易政策的几点建议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