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客体的本质、内容及地位--以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为视角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社会体的基本理论 | 第10-17页 |
(一) 社会体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 社会体的发展史及其特点 | 第11-15页 |
(三) 社会体与法律的关系 | 第15-17页 |
(四) 社会体与法学的关系 | 第17页 |
二、犯罪客体的本质 | 第17-25页 |
(一) 犯罪客体理论的溯源与相关争议 | 第17-19页 |
(二) 犯罪与刑法的本质 | 第19-22页 |
(三) 犯罪客体与法益的关系 | 第22-25页 |
(四) 犯罪客体概念的多重性 | 第25页 |
三、犯罪客体的内容 | 第25-37页 |
(一) 社会体的组成成员——个人 | 第25-27页 |
(二) 社会体的决策机制与防卫机制——政权与国防 | 第27-30页 |
(三) 社会体的环境要素——国土 | 第30-31页 |
(四) 社会体的内部秩序——公共生活秩序 | 第31-32页 |
(五) 社会体的精神状态——安宁与健康 | 第32-37页 |
四、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 第37-47页 |
(一) 对犯罪客体地位的质疑 | 第37-38页 |
(二)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分析 | 第38-46页 |
(三) 犯罪客体的理论地位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