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相关学术史回顾 | 第11-16页 |
·少数民族道教研究 | 第11-13页 |
·广西道教研究 | 第13页 |
·磨教、师公教与道公教研究 | 第13-16页 |
·本课题的资料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山深有道:研究背景 | 第18-25页 |
·下庄屯概貌 | 第18-20页 |
·当地道公教文化符号 | 第20-25页 |
·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道公 | 第20-21页 |
·道公传说的流传 | 第21页 |
·祖龛上的道公教神谱 | 第21-23页 |
·其它道公教文化符号 | 第23-25页 |
第3章 “道”无恒常:从汉传道教到道公教 | 第25-47页 |
·道公教之渊源 | 第25-31页 |
·道教在广西的传入 | 第25-27页 |
·道教在壮族地区的流布 | 第27-30页 |
·道公教教派 | 第30-31页 |
·同源互感——道教在壮族民间流布之信仰基础 | 第31-39页 |
·鬼魂观念 | 第34-35页 |
·祖先崇拜 | 第35-36页 |
·巫风传统 | 第36-39页 |
·道教与壮族民俗的互动——道公教的形成 | 第39-47页 |
第4章 “道”所道非“常道”:道公教对汉传道教禀承及变异之诸象 | 第47-80页 |
·道器加身——法具及法服 | 第47-55页 |
·法具 | 第47-52页 |
·服饰 | 第52-55页 |
·道承有制——传承及戒律 | 第55-57页 |
·道之所依——道公教经书 | 第57-66页 |
·文本表征 | 第58-60页 |
·分类及内容 | 第60-66页 |
·道亦有“道”——道公教的理论体系 | 第66-69页 |
·阴阳交泰 | 第66-68页 |
·万法在身 | 第68-69页 |
·神外有神——道公教的神仙世界 | 第69-80页 |
·道教神灵 | 第69-73页 |
·地方神灵 | 第73-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