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引言 | 第7-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7-8页 |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8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0页 |
(三)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然性和经济意义 | 第11-18页 |
(一)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然性 | 第11-13页 |
1、农业生产技术的可分性 | 第11-12页 |
2、农业生产的生物性 | 第12页 |
3、农业生产中地域的分散性 | 第12-13页 |
(二)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济意义 | 第13-15页 |
1、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来规模经济和有效市场进入 | 第13-14页 |
2、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降低了外部交易成本 | 第14-15页 |
3、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 第15页 |
(三)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破解西部“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 | 第15-18页 |
1、有利于加强西部地区农业技术推广 | 第15-16页 |
2、有利于繁荣西部农产品贸易 | 第16页 |
3、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 | 第16-17页 |
4、有利于增加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 | 第17-18页 |
三、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 第18-27页 |
(一) 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 第18-23页 |
1、组织数量少,覆盖率低,组织平均成员也少 | 第18-20页 |
2、主要分布在种养业上 | 第20页 |
3、以农民牵头发起为主 | 第20-23页 |
(二) 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绩效分析 | 第23-27页 |
1、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 | 第23-25页 |
2、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效益 | 第25-27页 |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博弈分析 | 第27-38页 |
(一)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8-32页 |
1、农户和企业家 | 第28-29页 |
2、农户和企业家的支付函数 | 第29-32页 |
(二) 纳什均衡及其分析 | 第32-34页 |
1、纳什均衡 | 第32-33页 |
2、纳什均衡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三) 模型的几个重要结论 | 第34-38页 |
五、政策建议 | 第38-42页 |
1、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 | 第39页 |
2、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成本和运营成本 | 第39-40页 |
3、推进农村改革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发育空间 | 第40-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