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红砖建筑装饰研究
|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泉州红砖建筑装饰概述 | 第17-33页 |
| ·外观装饰 | 第17-28页 |
| ·屋顶装饰 | 第17-19页 |
| ·墙身装饰 | 第19-24页 |
| ·台基装饰 | 第24页 |
| ·门廊装饰 | 第24-28页 |
| ·内部装饰 | 第28-32页 |
| ·木构装饰 | 第28-29页 |
| ·隔断装饰 | 第29-32页 |
| ·铺地装饰 | 第32页 |
| ·本章小节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泉州红砖建筑装饰的主要工艺 | 第33-48页 |
| ·砌筑工艺 | 第33-36页 |
| ·屋面砌筑 | 第33-34页 |
| ·墙体砌筑 | 第34-36页 |
| ·地面铺装 | 第36页 |
| ·雕饰工艺 | 第36-42页 |
| ·石雕 | 第36-38页 |
| ·木雕 | 第38-40页 |
| ·砖雕 | 第40-42页 |
| ·彩绘工艺 | 第42-46页 |
| ·灰塑 | 第42-43页 |
| ·陶塑 | 第43-44页 |
| ·嵌瓷 | 第44-45页 |
| ·彩绘 | 第45-46页 |
| ·本章小节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泉州红砖建筑装饰的地域特色 | 第48-64页 |
| ·地域特色的主要成因 | 第48-50页 |
| ·自然因素 | 第48页 |
| ·文化因素 | 第48-50页 |
| ·就地取材:材料特色 | 第50-55页 |
| ·红料 | 第50-52页 |
| ·石料 | 第52-53页 |
| ·陶瓷 | 第53页 |
| ·贝壳 | 第53-55页 |
| ·因物施巧:构筑特色 | 第55-59页 |
| ·块面处理艺术 | 第56-58页 |
| ·节点处理艺术 | 第58-59页 |
| ·可俗可雅:气韵特色 | 第59-63页 |
| ·活泼世俗的韵味 | 第59-62页 |
| ·朴实文雅的气息 | 第62-63页 |
| ·本章小节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泉州红砖建筑装饰的审美特征 | 第64-75页 |
| ·浓艳之美:色彩 | 第64-68页 |
| ·整体色彩的强烈朴素 | 第65-66页 |
| ·局部色彩的清晰富丽 | 第66-68页 |
| ·韵律之美:形状 | 第68-70页 |
| ·抽象形状的韵律 | 第68-69页 |
| ·具象形状的节奏 | 第69-70页 |
| ·自然之美:质感 | 第70-74页 |
| ·单种材料的质感 | 第71-73页 |
| ·多种材料的质感 | 第73-74页 |
| ·本章小节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泉州红砖建筑装饰的当代应用 | 第75-90页 |
| ·当代建筑装饰的设计手法 | 第75-78页 |
| ·移植手法 | 第75-76页 |
| ·构成手法 | 第76-78页 |
| ·异化手法 | 第78页 |
| ·红砖建筑装饰的应用举例 | 第78-85页 |
| ·单体建筑 | 第78-82页 |
| ·群体聚落 | 第82-85页 |
| ·红砖建筑装饰的创作思考 | 第85-89页 |
| ·当前状况 | 第85-87页 |
| ·未来展望 | 第87-89页 |
| ·本章小节 | 第89-90页 |
| 结束语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 附录1 泉州传统红砖建筑装饰辞解 | 第94-97页 |
| 附录2 图片索引 | 第97-103页 |
|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