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从宽制度刍议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1章 认罪从宽释义 | 第11-14页 |
| ·认罪含义界定 | 第11-12页 |
| ·认罪的类别及其特征 | 第12-13页 |
| ·认罪从宽的含义 | 第13-14页 |
| 第2章 认罪从宽的正当根据 | 第14-19页 |
| ·认识论根据 | 第14-15页 |
| ·法理学根据 | 第15-16页 |
| ·现实根据 | 第16-19页 |
| 第3章 认罪从宽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 第19-26页 |
| ·认罪从宽在定罪上的表现 | 第19-20页 |
| ·但书与认罪从宽 | 第19页 |
| ·违法性认识与认罪从宽 | 第19-20页 |
| ·认罪从宽在量刑上的表现 | 第20-23页 |
| ·中止犯与认罪从宽 | 第20-21页 |
| ·主动交代行贿和主动交代介绍贿赂与认罪从宽 | 第21-22页 |
| ·自首与认罪从宽 | 第22页 |
| ·立功与认罪从宽 | 第22-23页 |
| ·认罪从宽在行刑上的表现 | 第23-26页 |
| ·缓刑与认罪从宽 | 第23-24页 |
| ·减刑与认罪从宽 | 第24页 |
| ·假释与认罪从宽 | 第24-26页 |
| 第4章 现有认罪从宽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 第26-34页 |
| ·现有认罪从宽制度的缺陷 | 第26-28页 |
| ·缺乏对共同本质的概括 | 第26-27页 |
| ·缺乏共同的评价标准 | 第27-28页 |
| ·认罪从宽制度完善的基本规则 | 第28-29页 |
| ·认罪从宽制度完善的基本设想 | 第29-34页 |
| ·明确适用认罪从宽的前提、内容和幅度 | 第30-31页 |
| ·罪中、罪后认罪的区分 | 第31页 |
| ·诉前、诉中和诉后认罪的区分 | 第31-32页 |
| ·主动、被动认罪的区分 | 第32-33页 |
| ·彻底、不彻底认罪的区分 | 第33-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