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关于纳税服务观点评述 | 第14-16页 |
·纳税服务基本理论之厘清 | 第16-18页 |
·纳税服务的本质 | 第16-17页 |
·纳税服务的特征 | 第17-18页 |
·本文写作方法 | 第18页 |
·本文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枣庄国税纳税服务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 第20-30页 |
·枣庄国税纳税服务的成功经验 | 第20-25页 |
·概况 | 第20-21页 |
·纳税服务的主要做法 | 第21-2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纳税服务观念淡薄 | 第25-26页 |
·办税环节和手续设置复杂 | 第26-27页 |
·未建立起真正的纳税服务中心 | 第27页 |
·纳税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低 | 第27-28页 |
·纳税服务的公开性不够 | 第28-29页 |
·干部队伍素质有待于提高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枣庄国税纳税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传统因素导致纳税服务理念滞后 | 第30-31页 |
·缺乏纳税服务理念存在的文化空间 | 第30页 |
·缺少形成纳税服务产生和存在的内在环境 | 第30-31页 |
·缺失纳税服务理念 | 第31页 |
·未能建立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导致办事效率不高 | 第31-33页 |
·制度建设的系统性、高效性不足 | 第31-32页 |
·税收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32页 |
·跨地域的税务机关之间缺少相互协作的沟通渠道 | 第32-33页 |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缺乏畅通高效的沟通联系渠道 | 第33页 |
·信息化服务形式和渠道相对单一导致纳税服务难见实效 | 第33-34页 |
·信息资源整合不充分 | 第33页 |
·信息利用及共享率低 | 第33-34页 |
·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 第34页 |
·信息管理部门人员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 第34页 |
·缺少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导致纳税服务效果难以评价 | 第34-35页 |
·考核内容设置不科学、不全面 | 第34-35页 |
·考核方式缺少客观依据且考核频率太频繁 | 第35页 |
·考核结果缺乏系统运用,缺少相关配套制度 | 第35页 |
·教育培训水平不强导致税务人员素质的难以提高 | 第35-37页 |
·教育培训的思想认识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 第35-36页 |
·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 第36页 |
·教育培训工作仍然存在工学矛盾问题 | 第36页 |
·教育培训工作缺少完善约束激励机制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纳税服务状况及借鉴 | 第37-45页 |
·国外纳税服务状况 | 第37-39页 |
·具有深入人心的纳税服务理念 | 第37-38页 |
·以服务纳税人为中心设置机构 | 第38页 |
·丰富为纳税人的服务手段 | 第38-39页 |
·努力按便利节省原则减轻纳税人遵从成本 | 第39页 |
·国内纳税服务状况(以广东地税为例) | 第39-42页 |
·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宗旨 | 第40页 |
·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中心 | 第40-41页 |
·重视纳税服务的制度建设 | 第41页 |
·建设“五个一”纳税服务平台,开展多元化服务 | 第41-42页 |
·经验借鉴 | 第42-45页 |
·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理念 | 第42-43页 |
·将纳税服务观念融入征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 第43页 |
·强化纳税服务中心的机构建设 | 第43-44页 |
·依托现代科技,推进纳税服务信息化 | 第44页 |
·加强税法宣传教育,提供公民纳税意识 | 第44-45页 |
第五章 优化枣庄国税纳税服务的路径设计 | 第45-55页 |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纳税服务理念 | 第45-46页 |
·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第45页 |
·树立“管理服务型”征管理念 | 第45-46页 |
·树立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理念 | 第46页 |
·树立大服务观的理念 | 第46页 |
·加强绩效考核的有效性,构建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 第46-49页 |
·建立适合系统实际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第46-47页 |
·建立操作性强的分级分类考核体系 | 第47-48页 |
·建立绩效考核管理支持体系 | 第48-49页 |
·建立优质、高效、规范、透明的纳税服务中心 | 第49-51页 |
·构建纳税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 | 第49页 |
·纳税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置 | 第49-50页 |
·纳税服务中心建设的分步实施计划 | 第50-51页 |
·深化政务公开推进阳光国税建设 | 第51-53页 |
·拓宽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 | 第51-52页 |
·构筑政务公开的立体网络 | 第52-53页 |
·加强政务公开的考核监督 | 第53页 |
·完善多元化纳税服务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53-55页 |
·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申报方式 | 第53页 |
·积极实施税务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 | 第53-54页 |
·加强国税地税协作 | 第54页 |
·加大对基层的资金投入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